高考题真是妙,也开始关注教育了,而且是从《花经》开始。而唐柳宗元更以《种树郭橐驼传》,让人们由养树养民而联想到教育。其实,最简单的道理,最深刻。
那么,教育,真是与养花种树其亦有类的。如《花经》所说,只要花木未有大损,都可生活。再依法种植,可花荣叶茂。
而一法便可差之千里。农民悟得种植经验,便可使花木庄稼茁壮成长。他未必读过《花经》,但他们可以从种植中观察总结。父母春天给院子里种玉米,妈妈叮嘱不要把种子种得太深。我在旁边不解。后来,玉米长到一两寸高,有几株还没发芽,原来是因为种得太深,植株不易呼吸,影响生长。
种好后,多关注,少干涉。极妙,大道至简。
我想起《三打白骨精》了,猴子给师傅师弟们划了一个圈,圈内自由,圈外谨慎。这何尝不是一种既有管理,又有自我了悟的教育?
我们给教育对象做的就该是画圈,然后关注,扶掖,待其成长成熟。
其一便是规则意识。家中校内,当明白都需共同遵守的公训。晨昏偃仰,学习生活,与人相处,不应随意,无界。当下很多孩子缺少这种意识。尤其是表现在上课铃响,尚不能迅速返回教室落座。弟子们不明白尽早进入课堂的意义,我严肃申明规则,辅以迟到表演的方式,终于有了改变。这是一个规则的世界,连基本的遵守规则的能力不具备,竞争力也就缺少了底气。
其二是尊重意识。学习当懂得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常常有学生忘记擦黑板,上课说话,甚至睡觉。除了不重视学习本身,更多的是缺乏尊重意识。学校如此,家里如此,进入社会依然不懂该具备的修养。而这需要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它是一个人的素养和价值观,我们不应忽视对学生这些素养的要求。我常常在课堂或平常,发现学习的不合适行为,明确他们错误的行为,让他们改正后,再及时表扬肯定。你会慢慢发现,他们也在悄悄中变懂事。
其三空间意识。花木种好,便少干涉。爱之太恩,忧之太勤,都非明智之举。更严重的是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爱,已变成了伤害。
对学生孩子,如是。该留给他们适度的时间与空间,允许他们自在自觉的一些选择,才有生动的生命。我更愿意看见,少去规定作业,而引导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某天,我们老师家长们放开手,远扶掖,他们满满的自信担。你看,有憨憨的追赶,自由的笑容,有围在一起下棋,有探亲访友的感受,有激情的奔跑投篮,有走出家门的体验……然后,静静专注的学习,这是多美妙的风景啊!
有这些基本的意识,就像猴子划的圈,只不越界,基本不会有大节之错。若拟养花,为师为亲者,当防风雨虫害即可,其余,该由其勉力生长。
假以时日,均茁壮成长 ,花为花,草为草,木为梁,我们这些春官,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