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7-25  20:16

354 2 839

《画境人心》之人心

人的心理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里的心理世界,是指人的潜意识,即不由我们已经的逻辑思维、思想方式所掌握的部分。这也是那句名言“人,要认识自己”的魅力所在。人有由得自己的部分,也有由不得自己的部分,即未知的自己。由不得自己的部分,是人探索自己的指向。由得自己的部分是人探索自己的成果。

绘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进而应用这种能力,为我们探索人心提供了一种可能。人可以通过绘画,把想象中的内心世界画出来。这样,不见的就变为可见的了。当我们用线条、颜色展现出来的画面,那就是鲜活的内心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呈现出来,就自然会变成已知的部分。

当我们手捧画作的时候,如何去看画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潜意识的问题。在具体做法上,各种不同艺术表达治疗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范式。意象画的看画方式,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观点,即“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画在功能上,可以“成教化、助人伦”,这是指画的教育作用,所以“与六籍(即六经)同功”;在审美上可“穷神变、测幽微”,这是指画中有“神变、幽微”,即表现精神层面的、潜意识层面的运作规律,所以“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即如同四季的运行一样天然,不是能用理论去套用。我们在动笔画画之前就已心中存“意”,画完之后,“意”仍在存在画中。这里的“意”仍是潜意识所要表达的意向、意念、意图和意志,其中蕴涵着“神变”和“幽微”。

一幅画将人心中“意”的“神变”和“幽微”,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存着一种尊重和敬畏的态度,这也是对待潜意识的态度、对待人心的态度。古人所说的,敬惜字纸也有这个意思。存在这样一个珍视的态度,“神变”和“幽微”才会得以显现,才会与看画的人“坦诚相见”。看画就是一种交心。

所以,意象画在看画前,需要爱惜画作(包括画本),看画时需要止语,分析画时需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对待画作,即是对待人心,对待未知。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都达古拉   2025-07-25 21:19:53

    画境人心,确实,通过一段画画慢慢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在画中。

  • 江湖老九   2025-07-25 20:35:30

    必须点赞。文就是画,画的组合才是字,字的组合后来成了文。画直接就是画,是远古、原始的表述。文化人,是以文化(转化)人的人,画画人是画化人,以画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