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看意象画时,运用一种工作思路使画活起来,即通过请画者与画面人物或者画面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使画者体验到画中这些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在画者对画面人物的进一步想象中完成的。这种技巧在目前依然有用,而且是运用意象画技术工作的咨询师比较擅长运用的技巧之一。
如果我们换种思路,画者眼前的画作就是已知的意象,是画者已经呈现的内心世界的情形。这时候,再让画者进行想象,会使画者已经投到画上的心理能量,又重新回到画者自己身上。它会导致画者在想象中,离开了画面上的意象,继续进行新的想象,反而削弱了对画面已知内容体验和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会建议画者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引导画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产生连接,生成新的体验,使整个画面变得鲜活,有栩栩如生之感,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整个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达到探索和了解自我的目的。
那么画者如何和画面元素产生连接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请画者用食指的指头肚或并拢的四指去轻轻触摸画上的每一个部分。通过触觉的感应来发现各个部分的状态。这里的“发现”包括画者对画面各个元素触摸产生的感觉、情绪、思考、疑问等等。
我们知道,人的触觉功能是一种最早启动的感知功能之一,这样可以绕过逻辑思维的评判和推理。画者在触摸画的过程中,随着触感传递出的信息,会更新画者在作画前后对画面的形成的初步认识和判断,跟画面各个元素产生一种新的连接,形成新的体验。这个体验,一般都会带来画者在情绪上的感受,在引导者的陪伴下,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和宣泄。这时,画者再次面对画作的时候,就会对之前的画面元素产生新的认识和体会。之后,画者在原作基础上,会把这些新的发现添加上去,或者把修饰性的元素去掉,再次创作一幅新的图画,达到画面意象所蕴涵的心理能量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画面元素,可以选择的触觉方式还有轻拍、轻叩、轻晃、轻抛、轻抚等。除了用手指,还可以用脸颊、嘴唇去接触画面元素。但这些方法,都不及手指的触摸法比较通用。
运用触摸法的注意事项,首先是用力轻柔;其次,是对作画材料的选择,如果是那种一抹即粘在手上,颜色晕开,触摸法就不适用了。一定要保证画作或画本是在一种温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