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意象对话心理学的同仁兴奋地给我发来一条微信说,“我觉得讲童话很有意思,就像是把人带入意象里,然后直接在意象里对话。”说得真好,这位同仁一语道破了童话的心理学作用,它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的。我们读童话,进入故事所呈现的想象世界,就这么读一遍,就相当于不经意间做了一套意象对话的练习。这也让我想起,为什么小孩子在一个阶段里会缠着大人,一遍遍地重复讲某一个童话故事。孩子是在心理上要把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某一个故事里的一套意象“吃”进去,给自己那些无名却又有感的心理能量找到归宿和道路。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这个契机,不能嫌麻烦。因为,这个过程对家长也是宝贵的契机,过了这个村儿,家长也就很少有机会伴随孩子一起做“意象练习”了。可以说,这是家长可以经历的一次心灵重塑的机会。
好在,我们成年人有主动意识去读童话,去反思。一位老师看了昨天我写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财?》,留言回复道,“当下感觉回到陆地上,但还没有发现回老家的路。”《鬼船》故事里说,年轻人上了岸,就开始卖船上的货,卖了钱又进货,雇船回乡,沿岸兜售,等回到家乡,财富又多出一倍。这个说法,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年轻人获得了现实的行动能力,船上的货成为可使用和支配的资源,回乡的过程也是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回到老家,也是“我”的归宿。如何发现回老家的路相对容易,如何行动起来,使用好资源却是当务之急。
“忠心而智慧的老仆人...,故事里的主人公好像都会有主角光环加持,刚看见还是会觉得我没有,但想想看好像也觉得其实我也有。”这是另外一位老师发给我的微信,您看,这不正是童话故事可以让我们留心反观自己,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积极的心理资源和品质的明证吗?
那时我们年纪小,不懂事,但现在我们长大了,读童话这一课,不正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补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