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头重脚轻……在学校三楼324这间堆满人文学科书籍的教室里,我躺在蓝色的体育课垫子上将就了一晚。感恩这些症状我一个都没有。
今早起床时,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竟是五月份带团去海南陵水那一晚。那是个又湿又热的夜晚,我作为带队老师,独自住一个两人帐篷。
之前,我特意网购了简易蚊帐和睡袋,结果一样都没拆开。主办方给的垫子是薄薄一层、带银色薄膜的防水垫,一躺下去就听见身下小草被压扁的细响。我还一直担心,凌晨的露水会不会渗进来打湿后背。

最前面的是我五月底海南游学团第一天入住的帐篷
那个初夏的晚上,我躺在美丽的草地上和衣而睡,耳畔是海浪拍打沙滩的声响。但是实在太闷热了,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里万分后悔没带个手持小风扇。
那晚所有人都没睡好。学生的反馈是:“请不要在这么热的夜晚安排我们露营。” 我也如实告诉了领队付费者的要求。
自那以后,每次出差住进酒店,看见四面墙内摆着一张床,心里就无限感恩。
“昨晚睡得怎么样?”同事陈老师早上看到我问道。
“比海南露营那晚强十倍。”我回答得毫不夸张。再说,和几百本书一起过夜,感觉美好。

星期五晚睡在一间初中教室后面
上星期,听说学校需要老师帮忙看管“饥馑三十”的学生活动——参与者要禁食三十个小时,体验贫困人群的生活,并至少筹款300港币。组织者是高二高三的学生,参加的都是其他年级的高中生。
上一次在学校彻夜看学生,还是2008年我做高三班主任的时候,年代久远得连怎么度过那一晚我都忘了。
这次D老师第二次参加,她特意提醒我带上枕头。我也真的只带了一个枕头。原本计划周五放学先赶回家洗澡吃饭,去完教会再折返回学校,但是我磨磨蹭蹭的,最后没时间回家了。
昨晚十点四十五分回到学校时,D老师已经把我那个装着枕头的粉红色大包放在 324 室内一张沙发椅上了。
我环顾四周,这个初中教室前方是白板,后面是教室写字台、小书架、冰箱、空气清新机、一张吧台圆桌和两个高脚椅。左边是一排矮柜子,上面放着学生的文件夹。右边是
一个大书架柜。教室中间摆着28张桌椅。最瞩目的是教室前后的两张土黄色的沙发椅,让人一看就想坐上去。两张都有一个正方形深蓝色抱枕,有一张还铺着用粗毛线钩织的垫子。教室靠近门口的地方也有一个小书架,堆满了书。

喜欢这样的氛围
睡哪儿呢?我在群里发问:“我房间没有垫子。”
不一会儿,一个高三小个子女生拖来一张体育课用的蓝色硬垫子,我请她放在教室后方的高脚吧台前。
我们这层的女生都是饥馑三十的组织者,这时我才发现她们居然在吃汉堡包!原来组织者是可以进食的,参与者就只能喝果汁充饥。

今年饥馑三十的海报
其他楼层参与的同学都已经关灯睡觉了。正好住在七楼宿舍的课外活动主任 C 老师站在三楼看着学生分配垫子。她跟学生说:“11 点半关灯。”
于是,我回到324 室休息一会,然后出去刷牙。11 点半,我出去查房的时候,发现三个教室——320、321、322,只有 320 的女生关灯了。
我拍门进去,看到学生把桌椅都摆在了教室两边,中间放着垫子,好像一个大通铺。这里应该睡七个女生。看到有个女生没有睡,于是我就跟她点名。有个叫 AW 的女生没有来,其他六人都到了。我把情况汇报到群里。
另外两个教室——321 和 322的女生还在聊天。看到我说“11 点半关灯”,便说:“我们现在去刷牙。” 真令人气愤!刚才已经给了她们四十五分钟洗漱,怎么还是慢吞吞的?我叫她们尽快。
于是,我站在321 和 322 教室的外面,催促女生赶快洗漱,顺便点了一下人名。有两位高二女生去了六楼的储物柜,一直没回来。去的时候没有和老师汇报。
我等了她们半小时,发现人还没回来,于是在群组发了信息。我本想叫两个女同学上去找,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自己上去看看。
刚走到六楼,就在走廊另一端、离我二十米左右的地方,我看见她俩放松地躺在走廊上聊天。看到我过来,俩人才慢慢坐起来。
我走上前,尽量平静地提醒她们:“十一点半是熄灯时间,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吗?现在都十二点了。”
她们解释说,因为不能用电话,她们不清楚时间。然后,嗓子又不舒服,所以就上来到储物柜取药的。
可其实十一点半的时候,她们就已经不在房间了。取药竟然取了四十五分钟。
我先是确认了只有两个女生在一起,没有男生在场,然后要求她们一分钟内离开。结果不到十秒,两人就迅速消失在我眼前。
在海南的时候,我十点查酒店女生房间,同学们基本都睡了。但是,这次在学校睡一晚,两间教室的女生可能太兴奋了,这么晚了也不睡。
回到三楼,我依次检查321和322教室,确认点名、关灯。有个女生走出来说走廊的白光灯太亮,我帮她们打电话给管理处。得到的回复是:“走廊灯要么全关、要么全开。”安全起见,我建议那就不关了。
一番折腾完,已经十二点多,终于可以回我自己的房间。期间我一直在20人的师生群里通报:“AW不在房间”、“R和I还没回来”。
最后,四楼看管男生的B老师在群组问我:“大家都回房了吗?”
我确认所有房间都已熄灯,然后站在走廊拍了一张相片,回复了 B 老师的信息,才安心回到 324 室躺下。有个关心我的朋友一直在发信息,确保我平安睡下。

睡觉的时候我把前面的灯也关了
心里想着刚才六楼两个高二女生。其中一个我两年前教过,平时挺乖的,怎么这次到了熄灯时间还不回房?孩子终究是孩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必须有老师在场。
昨晚我给自己买了一盒巧克力奶,我的任务很明确:周五晚上和周六白天帮忙监督这些孩子,但不参与他们的禁食活动。
周六上午的活动组织得很有条理,负责老师是服务学习 Service Learning 部门的陈老师。
她说这次在八月底举行饥馑三十,趁大家还没有太多考试早点举行比较好。原来整个计划的筹备去年十一月就开始了。由于只有她一个人负责,所以活动的筹备和组织都由学生,她就负责引导、监督、和对外联系工作。
我想起以前 B 校长在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只要是学生能做的,就让他们去做。”
这样的体验活动非常好。组织的学生能够学到很多举办活动的技巧,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解难能力、演说能力等等。我看到在我课堂上很害羞的同学愿意站出来做活动主持人,心里感到很欣慰。
周六在一楼体育馆看着学生的时候,我也趁机和几位老师聊天。手里拿着《泥中记》,和同事闲聊时,也很自然地推荐了这本书。
D老师电脑没电了,我便把书递给她看。她翻了一会儿说:“文字真好,里面写的家庭琐事、便秘这些,我特别有共鸣。”她父亲最近病重,同样深受便秘困扰,所以读来感触尤深。
借着这个机会,我和三位平时交流不多的同事聊了许多,知道了第二年在学校工作的课外活动主任,比我小十五岁,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印度裔 D 老师曾经在韩国一个小镇工作过,还会说韩语。她哥哥住在美国,两兄妹每星期都会在电话上聊一会儿。
四楼的B 老师跟我说,他给太太推荐了一套六本的“解难系列”,太太全都读完了,他说周一带一本给我看。
他去年代理了一年高中校长,今年教八年级圣经课。他在宜家买了书架,教室两面墙都是书。
“欢迎你随时来我这儿看书,想借也可以。”他说道。今年我们刚好是邻居,教室紧挨着。
饥馑三十下午两点多结束。学生的午餐是饺子——D老师开车帮忙取回来的,总共七八十盒。
我平时很少在外面吃饺子,总觉得自己家包的最好吃。但这次尝了觉得也不错,有三种馅料。香港这边流行吃汤饺,就像超大号的馄饨。平时在学校我十一点吃饭,这次晚了三个半小时,人饿了吃什么都香。

午餐是饺子和曲奇饼
这一趟我有不少收获。第一,在学校教室睡一晚并没有想象中糟糕,所以日后有需要我也可以晚上看着学生。第二,和同事们聊天很愉快,互相都增进了了解。第三,对今后的中文阅读筹款活动有了一些新想法;最后,看到平时上中文课很安静的孩子能在同学面前自信流畅地表达,内心感到欣慰。

初三和高一学生写的反思海报

一个朋友教我用微信的翻译软件,看了一下,内容八成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