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儿

2016-03-30  16:05

329 5 0

13-03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出了榆阳城,车子行驶在大漠高速上,视线开阔,路面平坦,我开车,其他人休息。连日来的旅途劳顿,大家都希望能早点安全到家,而整个天空阴霾隆重,黑云压顶,空气中夹带着大漠的沙尘迎面吹来,车里极度闷热缺氧,看来要下雨了。

果然,几分钟后,先是车窗玻璃上落了几点豆大的雨滴,落地有声,急促果断。窗外的天空中有一些枯枝败叶在漫天飞舞,眼前的视线也逐渐模糊不清,我打开雨刮器,雨越下越大。

在恶劣的天气中开车“紧过沙子,慢过水”我是知道的,窗外灰突突的沙丘,几丛蓬蒿样的植物孤零零的在沙漠中站岗,目送着我们离开这片大漠沙洲。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关中平原,车子一路南下,先是缓慢下坡,慢慢地弯道多了,道路提示牌隔不了多远就要提示:下坡路段,注意转弯!车子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褶皱中左突右撞的前进。

黄昏临尽,大雨初霁,天空出现一片火烧云,橘红色勾边,渐次变淡,蓝天高远,白云悠闲,墨云土山,色青与蓝。不远处的山崖上一片花果树,葱葱郁郁,花开似海,一片绯红。我惊奇地叫,雯老师,快看!快看!

雯老师似乎也被这高原上美妙的风景震惊了!我放慢车速,好让他多看一眼,无奈一个转弯,车子进了隧道。

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小学课文里的《小站》,春天的小站,刚下过雨,桃花开了,空气湿润,绿草青青,一片春意暖暖。雯老师是语文老师,他说他想到了中国山水画,瞬间的灵感爆发,只可惜没有笔和纸,画不成。

我们聊着路上的美景,车子出了隧道,车载广播也有了清晰的信号。广播主持人突然问,此时此刻,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你是否想到了你的初恋爱人,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

我心里骂句“煞风景!”伸着脖子对着广播音响大喊道,不记得!不记得了!我感觉,那蹩脚的主持人此刻要是站在我的跟前,问出这样毫无隐晦的话题时,我就站起来,拉着他那栓牛绳似得领结,问他,再没有比这更扯淡的话题了吗?就在我侧身的一刹那,车子从内车道猛地转向外车道。高速护栏外是万丈深渊,前方是急转弯,雯老师眼疾手快,打一把方向,我回到原来的车道上。我沮丧到了极点,车里死一般安静,车在最近的服务区停下。

重新上路后,雯老师开车,我坐副驾。他问,你真不记得初恋爱人了吗?我不说话。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他讲的是一个佛禅故事。他问我记得《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的情节吗?我说,大概是说风月宝鉴的反面能照见你的前世,正面能照见你的今生吧?

于是,雯老师就给我讲起一个书生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云游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教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我们都沉默了很久。我试着问他,那你的意思是,现在的爱人是前世不但给你挖坑的人?还是挖深坑掩埋你的人,是吗?那么,结婚又离婚怎么解释?离婚又复婚怎么解释?未婚同居怎么解释?

雯老师笑着摇摇头,笑我痴。佛禅世界里,解决的是你心中的执念,你想通了,佛禅的功德就达到了。

他又问我,还记得初恋爱人吗?还记得他的模样吗?我笑着说,记得!记得他在前世还曾给我披过一件衣裳呢!我调侃雯老师不要教初中语文了,屈才!他应该去普渡众生!

我们在次日两时安全回的家,旅途愉快。

读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时,他说,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有一个好的旅伴,一切都会更加美好,如果没有好的旅伴,一个人独行也好,最差的是有了一个不好的旅伴,再美好的风景也找不到美好的感觉。

我就想起雯老师,想起他讲的“前世是谁埋了你”的佛禅故事,想起他在高速上猛打方向盘的那一幕。我想,雯老师是一个不错的、好的旅伴,他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道挥不去的、需要常常欣赏的风景,路上的风景深深地烙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千小磊   2016-03-31 10:39:38

    我便是执念太深了吧,不过我已经走出了阴霾。曾经我也将路上的风景刻在脑袋里,但被一路的风沙迷了眼睛。而后那个帮我吹掉眼中沙子的人,我便只看得到她。

  • 正则表达式   2016-03-31 10:06:52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 秋虫   2016-03-30 20:22:07

    看完后竟然莫名地陷入沉思,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都有个别的盲区,这个盲区偏偏就是该宗教引人入胜的地方。它的逻辑跟普世价值和自然规律是有关联的,甚至有时候是救人于生死的一眼泉水。但是我持保留意见的是,有关信仰与宗教,还是不要信得太深,自己能够自信地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 汉唐鹤影   2016-03-30 17:42:09

    你真不记得你的初恋之人了么?

  • 西窗烛   2016-03-30 16:55:52

    作者的文笔很好,叙事流畅。文章有转折,有冲突。是篇佳作。只是选的故事稍欠新颖。另外佛学思想关于“因缘”的说法是不是这样简单呢?现在有很多冒充佛学,道学的鸡汤文字。昨天还有人在朋友圈把一些不着四六的话当《道德经》认。说了也不听,我也是无语了。 写一篇好文往往需要关注 文字外的东西,尤其是给人思想性的文章。这需要作者自己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