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瑜

2025-09-08  22:55

27 3 1613

云中锦书365|No.336 我的“扯啊扯”,张爱玲的“没话说找话”

image


亲爱的你:


此时此刻,还好吗?


你知道吗?你眼前的这些每天一信已经整整持续十一个月,中间从未间断过,一次也没有。而按照原计划,再写三十天,就刚好一整年。


昨天和家人开车出去,我们在路上也聊起过这件事。


我说,真没想到能连续写这么长时间!今天是第335天,一共45万6千字了。


家人说,是挺厉害的,而且确实写的不错,读起来很舒服。


我问,你看了?


家人说:嗯,最近读过几篇。那篇写在操场上跑一百多圈的就很好。


我说:我准备等到写满一年的时候就结束这个《云中锦书》系列。


家人问:为什么?


我说:不能总写书信体。还有就是这个系列的阅读量一直不高,只有一篇阅读量过完。其实,我自己觉得那篇很一般,每一篇都不比那篇差。


家人说:你以后啊,不用每一篇都写很长,想写什么,用最少的语言说清楚就完了。


我说,如果知道写什么不就好了吗?知道写什么,才能再追求文字精炼。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啊。几乎每天在动笔之前我都不能确定要写什么。所以就先东拉西扯一番,扯啊扯、扯啊扯……怎么也得扯上八九百字。扯着扯着,哎,总能扯出来一点东西,最后再安一个标题,就好了。


不瞒您说,就我这套理论把我们都逗乐了。


不过,我又觉得,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也要感谢自己当初忽然灵机一动,决定写一年的书信体。可以说,没有比书信体更自由的文体了。


如果一个月之后改写其他的东西,比如小说或诗歌,说不定用不了几天就会偃旗息鼓。估计能够让我继续下去的,只有散文(我的书信系列也应该归入散文)。


不然,接下来的365天我还是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好了?就连名字也不用再费心,就叫《云中锦书(第二辑)》。


你说有多巧,我今天读到一篇纪念张爱玲离世三十周年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她在《谈写作》一文中的几句话:


养成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没有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有话没处说。


你看,张爱玲的“没有话找话说”和我上面那套“扯啊扯”的理论是不是一回事?分明是异曲同工嘛。


在写作方面的某些想法,竟然能与张爱玲不谋而合,且先让我骄傲一下吧。


我也是到现在才确认一点,世界上所有养成写作习惯的人,不管是大作家也好,还是写作爱好者也好,抑或只是常年坚持写日记的普通人,他们之所以能一直写下去,并不是总有话要写,也不是先想好要写的话,而是没话也要找话来写。


笔先动起来,字才能写出来。手先动起来,字才能敲出来。


就是这么简单。


总之,写作看似是脑力劳动,它最需要往往并不是动脑子,而是动手。


不动手,脑子里想再多,也是徒劳。


相反,如果一边思考一边记录思考,最后再稍加整理,说不定就是一篇很好的作品。所谓意识流写作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判断。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我最近正在读的马尔克斯的《活着是为了讲述》,其中就提到,马尔克斯在读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之后,他才真正摸到写作的门路。


我今天还读到朋友weijun的文章,他也认为写作是行动:


跑步是行动,写作是行动。

若我在青少年时代就日日跑步、日日写作,那现在必然跑步轻快如飞,必然写作出手成草。

其实,不必假设,重要的是现在就行动,当下就行动。


你看,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感悟与他人相似时,并不会懊恼,反而有一种类似知音的感觉。因为这些感悟并不是靠耍小聪明,一拍脑门就计上心头的,而是通过付出时间和行动才慢慢领会的。大家都是先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路。


我今天计算了一下,如果把365天的写作换算成一条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目前我们正位于38~39公里的位置。看似终点近在眼前,但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体力已消耗太多,此时确实需要一些信念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


我们需要自己鼓励自己,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喝彩。当然,这个时候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信心,因为很快就要抵达之前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了。


不知不觉又“扯”了这么多,又没话找话说了这么多,你不会早就不耐烦了吧?总之,还要感谢你呢,没有你的一路陪伴,我怎么可能走到现在?


好了,今天就聊这些,我们明天再见。


祝好。


你的亲爱


20250909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山上有云   2025-09-09 05:26:58

    先动起来,写作也是行动力。

  • 飞石   2025-09-08 23:14:15

    笔先动起来,字才能写出来。手先动起来,字才能敲出来。
    就是这么简单。
    👍👍👍

  • 晨韵   2025-09-08 23:10:29

    哈哈马尔克斯这本《活着为了讲述》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