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练瑜伽比较专心,每个动作认真体会,果然和前几日比,对身体的察觉敏锐了一些。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也随着对身体信号的认识增加,一边感受着各个部位先后出现的问题,一边有意识地观察和体会身体的变化。
其实可能从前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容易腰酸,比如脚掌疼,十年前开始跑步的时候,左脚掌疼就一直困扰我,时好时坏。但那时还觉得年轻,没关系,随它去。这些年,腰肌劳损急性发作,肩周炎,腱鞘炎,崴脚,拇外翻,骶髂关节疼,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一轮一轮,这里好了那里又出了问题,应接不暇,竟然也渐渐习惯了。
不管怎么说,从整体的体形体态,从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从锻炼等方面来看,我也可以有自信地说,我仍然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和同龄人比。曾经比较严重的皮肤荨麻疹、偏头疼、容易感冒等问题,在最近这些年里都越来越少了。在一波一波的流感甚至新冠来袭时,我是很少中招或者症状不算严重的那一类。
所以其实那些问题也都是我的一部分,总体向好,据说每个人总要得一次的五十肩、腱鞘炎等等,我得过也熬到都好了,至于其他问题,要学会共存。
如此,就更应该倾听身体的声音。
说回今早的瑜伽,日常做一些伸展性的瑜伽动作,会有明显的左右不均衡,肩颈紧张的时候,手扶耳朵另一手下压的绕肩作用,左边就明显酸疼厉害,右边就只是拉伸的感觉,今早默默体会了一下,左边肩颈的紧张感比起前两个月明显好了很多,拉伸时没有那么酸痛了。做虎式和单腿下犬,屈膝向前找肩肘时,右边更吃力一些,腰部的紧张和酸痛影响了膝盖的前伸,左边则更阻碍更少,更容易做到位。单腿支撑时,左边脚踝的不稳定和麻木感,也更明显一些。其他动作也一样,左右总会有轻微的区别,不专注的时候甚至不太能觉察到。
这个感觉没有对比是很难体会到的。以前只会笼统地说难受,或者疼。怎么个难受法?是酸胀还是疼痛,是一个点疼还是一条筋疼,是做某个动作疼还是不动就会疼,这些都需要每次有感觉的时候好好体会,细细分辨。不仅如此,是什么引起了疼痛,运动量、动作幅度、训练频次有没有滞后性的影响,也需要有意识的记录和分析。
身体往往如此,健康时没有感觉,就像人始终在呼吸,并不会意识到空气,而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会让你强烈地感觉到这个部位的存在。小小的不适被一次次忽略,身体只好用更明显的方式来提醒甚至是呼救。
反复的休养和康复训练之后,对身体的认知也深入了不少。只不过,真是本性难改,惰性难消,疼痛不厉害的时候,就很难坚持枯燥的康复训练,日常姿势姿态,也常常想起来就注意,不知不觉就会懈下去。更别提还有不知不觉的隐患:不知因何而起的过敏,莫名发生的头疼,消除不了的困倦……其实不会是莫名发生,只是那缘由,没有注意到,要不就是没有发现其中的关联。
身体的磨损一直在发生,受到的损伤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恢复如初只不过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想。但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代偿就是这么一回事。放弃回到从前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就是努力锻炼出可替代的肌肉,增强整体的机能。
察觉如此重要,甚至到了知天命的岁数,还要学习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如何好好地和身体相处,不被表面舒适的放松拖入听之任之的陷阱。自我约束是必要的,是腰疼教会我这一点。任何时候都应当挺直腰板,但惰性会让人在放松时总是弓腰驼背,或者跷二郎腿,或者站立式歪向一边,需要时时提醒自己。
顺流而下的结果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大概率不会是什么好的地方。人生本就如逆旅,要努力保持警醒,保持对身体的觉察和自我调整,努力收获一个高质量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