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多体会对方的善意,相信她是出于真心,而不是虚伪造作。在一年来的交往中,她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善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你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能养成这样一种全观的态度吗?不是以我为主的主观,也不是抛弃自我的客观,而是兼顾了你和她,了悟整个事情全局的全观。
如果对方某些言谈令你不适,想想是哪里触犯了你,又为何引起你不适的感觉。如果你们有团体交流的机会,换个场合,可以看看,在他人面前,她言语交流的态度、方式、言语习惯,是否和对待你一样,没有区别,都是她的个性反映,而不是专门针对你。或许因此你也就释然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从小到大你们是养尊处优过来的,只在学习上老师会要求你们,而日常的生活中,家人朋友多数时候只会顺着你们,所以多多少少都会形成自我中心的习惯,在为人处世上的经验少得可怜。你所认为的你,只是你心中的你,你看到的别人,也只是你心中想象的她。所谓单纯,就是你们还不会从他人眼里看自己,也不会因为他人而学习改变自己。
你们带着新鲜、好奇,彼此试探、碰触,融入、适应,偶尔有碰撞、抵触,甚至冲突、矛盾,都是正常的,不要反应过激。正是在这种日常交往中,你们逐渐接触到对方的边界,大概了解了对方的模样,彼此照见了自己的影子。通过言语和行为上的交流交往,你们逐渐了解到真实的对方。这种日常生活的真实,就是你们进入社会的开始。这种生活的真实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很多美好的方面,也有令你不适、不爽的地方。即使我们看再多的网络视频或流量爽文,也不能代替日常交往中的生活真实。
那么,你又会怎么做呢?一般来说,性格偏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感觉到不适、有碰撞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退缩、回避或者拒绝。但是,你能否做到,不会因为对方某些话、某段言辞,而关闭了彼此交往的大门,或者学会留个门缝,留点余地。如果当你因为与人某事不爽,你就关上了交往的门,你是否就会因此而心情舒畅,得到解脱。如果并不能因此而释然,仍然有纠结、遗憾,那是因为你虽然关上了言辞的门,而心门却没有完全关闭。毕竟对方有更多美好的方面,曾给你带来的愉悦还留存于你记忆中。你的生气与耿耿于怀或许正是因为你还在意她。你们并没有失去做伙伴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