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读了徐则臣的《北上》,我就想去淮安看看那里的运河,虽然多年前我曾经到过淮安,那时还叫淮阴市,但行程匆匆,只来得及参观周恩来故居,而那时我对运河还没有那么感兴趣,毕竟我从小生活在水乡,家门口的漕溧运河本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我在那河里的野渡拉过河的草绳,在夏天的河里游泳,在码头上乘过上下行的客船。对于我来说,运河一点不陌生,也没有神秘感,它就是我见过的普通的一条河。
我在《北上》的书中了解到淮安运河段的独特之处,北方的交通大多是马,南方是船,到了淮安,北方的马就得换成南方的船才能前行,所以苏超淮安队标是“浪里马”。曾经的淮安是南北交通枢纽之地,南来北往的贷物运输在此交汇,此地成了繁华之都市。
我在无锡的南长街欣赏过古运河的美景,那里的运河成了水弄堂,清秀甜美,充满了甜都的气息。也到过扬州的运河边,看过沿岸的船坞码头,感受到盐商的气魄和奢华。今天我到了淮安,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是一座运河之城,城市的角角落落充塞着运河的气息。
我在上午办好了入住手续,下午乘小火车(城铁)去下河古镇,从清江浦古渡口上车,2元钱微信支付,大约半个多小时,沿着翔宇大道行驶。大多数城市的城铁都是在高架上行驶,淮安的城铁居然在地面行驶,遇到红灯会停下,我不知道是出于节约成本考虑,还是作为观光小火车的作用。我坐上这趟火车就爱上了这个城市,不说沿路的标志性建筑,如图书馆,大剧院,森林湿地公园,也不说与路同行的古淮河风光,只说车轨铺设在绿化带里,火车仿佛在草地上行走,满目绿树鲜花,就让人心醉。
淮安作为大运河上最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淮安的漕运和丰富的物产使得这里成为了淮扬菜的发源地。连接两大城区的翔宇大道,不仅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总理,更是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象征。
晚上我漫步在清江浦两岸,古塔、古巷、古桥,以及里运河上游览船,上下灯光辉映,市民漫步其中,广场上吹萨克斯管的人吸引着游人围观。当水运不再是运输的唯一途径时,运河成了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成了城市风景的集成者,成了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