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皱一池

2025-09-11  23:15

7 0 551

麓山夜谭33

今天观看某位书法博主练字直播,她当时应该是在临摩王羲之体的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她将暇字写作假。我在对话栏里输了个“暇”字,她说这二字通假。我回了个“切”。


在我印象中,从未听说过这二字通假。


过后我查了一下资料。证实“暇”和“假”确实并非通假字,只是在古汉语中存在部分意义关联。


 从本义看区别,暇(xiá):本义指空闲时间(《说文》:“暇,闲也”),如“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始终与“时间”相关,无其他引申义。


而假(jiǎ/jià):本义为借(《说文》“假,非真也”),后衍生出:虚假(如“假话”)

 借用(如“狐假虎威”)假期(如“休假”,此义后写作“暇”的派生义,但属现代用法)。


部分古籍中偶见混用:汉代以前文献中,因音近(同属上古音“鱼部”),个别例子可能借用“假”表示“闲暇”,如《史记》有“告假”代“告暇”,但极为罕见,非普遍现象,不能视为严格通假。


结论是非通假字:二者本义不同,混用仅属个别临时借代,不符合通假字“长期通用”的定义。


查完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很可能她也知道并不是通假字,就是写错了,但不愿意在直播间承认错误。


在现实生活里,发现自己错误之后,能痛痛快快承认错误的人极少。虚荣心要面子是人的通病,这也是许多人很早就无法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前提。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