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马拉松-只言片语(一百零四)-Day340
by 卫钧
—美学种子/草稿碎片(一百零四)
1、写作让回忆变成了一种可创造的行动
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即使相遇再短,我也会用回忆将这短暂的相遇无限延长和丰饶,一天就是一生,相遇即是永恒。感谢写作,感谢写作让回忆不再仅仅只是复现过往的经历,而是让回忆变成了一种可创造的行动,写作让回忆变得灵动而有活力。
2、《学术与艺术》
马克斯·韦伯曾经基于两次演讲写了《学术与政治》,那么以后我也想写一本书叫《学术与艺术》,在这本书中,用穿透的审美力来阐明艺术学术究竟该如何做,学术如何给艺术创作带来灵感和发展线路,艺术又如何丰富学术理论库。
3、回到历史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学者?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创作艺术家?
如果当下的学者和艺术家不能成为我想推崇和效仿的榜样,那么该怎么办呢?
回到历史,回到学术史和艺术史,那里星河璀璨,他们才是学者和艺术家的标杆和榜样。
4、《May B》|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和沉思
观看了《May B / 也许贝克特》,想要说些什么,但已无词,已失语,或许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回味、感受、沉思、默想。
玛姬·玛汉的《May B》,皮娜·鲍什的《春之祭》,就这样潜入我的身体,形成我的身体记忆。一闪而过的内容并不会内化到你的生命中,它们瞬间出现,又迅速离开,并不会和你产生生命的连接。唯有静观和倾听,唯有沉思和默想,那些生活中流动的事物才会悄然沁入你的身体,化作你身体的记忆,如此你和世界连接为一体。
5、生活的唯一法则就是无限的忍耐
生活的唯一法则就是无限的忍耐。
如何做到无限的忍耐?有智慧的坚定,带幽默的松弛。
终于,终于,一切都对了,一切都走在该走的道路上。
6、美学理论的根基
根据这样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几何级的艺术和生活开悟,那么一定可以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而这个美学理论的根基是丰厚的学识修养、创造性的创造、踏踏实实的生活。
7、写新奇的妙语
写作,自然不能仅仅写日常用语,而需要写很多新奇的妙语。
8、导演的职责
导演的职责不是教演员如何演戏,而是守护演员表演创作的环境。
9、审美的意义
审美的意义也许是让人们自行通达那不言自明的重要规则,而不是强制规训,对此,我很难解释其原因。或许,这就是我可能终生都在探索的课题吧。
—闲言碎语/只言片语(一百零四)
1、专属的写作时间
无论如何,一定要有专属的写作时间,在那个时间里,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就是写作,就是纯粹的写作,写作必须纯粹,如此才能形成整一的风格,所以,必须留足大段大段的时间给写作,这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基本条件。
现在的写作,虽然每天也写不少数字,但是写的太分散了,零零碎碎的,不成体系,如此怎么能写出完成厚重的作品呢?
你自己说了,写作是一个手艺活,工匠活,那么就该如同一个手艺人,一个匠人,在一个专属的时间内,耐心细致的打磨自己的作品。
2、理一理
跑步理顺了,写作理顺了一部分,戏剧就那样吧,收尾就好,而电影呢,还没有理顺。
文学最难理顺了,文学太庞大了,或许,文学不要试图去掌握全部的框架,而是从具体的作家入手,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普鲁斯特、舒尔茨。
短篇小说呢,也有不小的体量。
诗歌就不试图理顺了,诗歌就读一读,读泰戈尔,读惠特曼,读佩索阿,读聂鲁达,还有拜伦。
美学也很难理顺,美学需要一些专业书籍的积累。
3、不再苦哈哈
再也不要苦哈哈的悲情心态了。
生命极苦,那又怎样,在痛苦的土壤上开出幽默的花。
从此,写下的文字是清晰明朗的,坚定幽默的。
4、写作,你写就好了
你想想,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你花费了多久,写了多少字?
272天,33万字,平均一天的写作字数大约是1230个字。
这怎么能算是一个勤劳的写作者呢?
想想,那些专业作家,一天专心致志的写6、7个小时,写5、6千字,如此在时间的专注中成就了文学作品。这才是写作。
不要去谈论什么理论,什么灵感,什么天赋,每天专心致志的投入到写作中,整段整段的时间投入写作中,不是说你逼迫自己去花费时间去写字,而是一种心流的投入,一种文学心理境界的创造,如此投入的写作时间才能转化为有效的写作输出。
关于写作,总是会找一些难以坚持下来的借口,借口真的太好找了,其实没必要。
写作,你就专注在写作动作本身,去写,去写,一旦你投入写的动作,那么怎么写,写的怎样,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5、窗口
保留一个窗口,即使那是一个虚拟的窗口,那也保持一个窗口,一个你想进入世界、融入生活的窗口,一个你渴望与世界分享的窗口。
从媒体传播层面,当然需要持之以恒和内容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