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大战西贝之我见
任何讨论要从厘清概念开始,否则容易鸡同鸭讲。
我查了一下啥叫预制菜。AI告诉我,是指通过工业化、标准化流程预先加工制作好的半成品或成品菜肴,消费者只需简单加热或组合即可食用。其核心特点是提前预制、方便快捷,主要分为:
即食型:开封可直接食用(如罐头、卤味、沙拉)。
即热型:需加热(如速冻饺子、预制咖喱、便利店便当)。
即烹型:需简单烹饪(如预腌牛排、切配好的净菜)。
即配型:已搭配的食材包(如火锅食材组合、免洗切菜包)。
主要应用于:
家庭用餐:节省备菜时间,适合快节奏生活。
餐饮行业:连锁餐厅常用预制菜保证出品速度和标准化。
外卖/便利店:多数快餐类商品为预制菜加工而成。
和应急储备:如自热火锅、即食米饭等。
优点是便捷、保质期长、降低厨艺门槛。
争议点:是部分产品含添加剂(防腐剂、增味剂等)。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营养单一。 以及 “科技与狠活”问题(如过度加工)。
我做过几天餐饮,说实话,预制菜很早就有了。罐头、卤味、速冻饺子之类的,大家都吃过了。印象比较深的,我店里进过一款牛杂。牛杂是很难处理的,这牛杂就是袋装熟的,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不用解冻。口味不错,卖的还挺好。这是零九年时候的事,那时候大家都没有预制菜的概念。
至于切配好的净菜,那时也有。沿海城市的超市里,就有切配好的,有荤有素,拿回家就直接炒。
现在老百姓理解的,预制菜就是做熟了的或者半成品的冻菜。不知道材料如何,不知道冻了多长时间,不知道有多少添加剂。如此等等。至于速冻饺子、净配菜之类,不在其列。
今天财经频道去西贝后厨探访。西贝没有明火,也没有传统概念的厨师。一道辣炒牛肉,要解冻二小时,然后和配菜一起加热十来分钟。加工时,工人拿出“说明书”按统一流程操作。我听记者的口气都认为它就是预制菜,留言区更是吵翻了天。
我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西贝是否是预制菜,老贾纯粹是越抹越黑,上了老罗的套。最关键的应该是政府早日出台相关法规,统一定义和制作标准,并要求商家公示。消费者应有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