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欢呼后的困惑
今天在初三教室讲现代诗,讲到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时,我忍不住提高声调,把诗人对土地的深情融进每一句话里。没想到话音刚落,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后排几个平时不爱发言的男生拍了桌,前排女生也红着眼眶鼓掌,连靠窗总走神的学生都直起了身子。
可这热烈的氛围没持续多久,教室门突然被推开,年级主任皱着眉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巡查记录:“刚在三楼就听见吵闹声,哪个班上课这么乱?”我赶紧解释是学生被诗歌打动,可主任扫了眼还没平复情绪的学生,只留下句“初三了,课堂秩序得抓紧”便转身离开。
看着学生们瞬间低落的神情,我心里满是纠结。初三课堂确实需要沉稳,可难得能让他们对语文敞开心扉,这样的“混乱”难道不是教学里的小惊喜?是该继续带着他们在诗歌里畅快表达,还是为了所谓的秩序收敛热情,我到现在都没理清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