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毛豆

2025-09-13  01:50

15 1 3044

尺素记 339:杏仁之美

image

新疆吊干杏仁



L君如见:


你喜欢吃果仁吗?


我自小就爱吃。与甜食比起来,我更喜欢吃香的。别的孩子爱吃糖、糕点啥的,我就吃瓜子、花生、松子、小核桃之类,总而言之,爱吃果仁。


上周去Costco买了扁桃仁,可能因为不是季节,不太脆,每次吃之前,还要在微波炉叮一下,才恢复香气。应季的扁桃仁大概还要过两个月左右才有。


小核桃白露下果。我问周周家,什么时候才有成品。周周说,上星期才打下来,要到月底才有。


秋天的干果陆续要上了。真好。




陈同学买了新疆吊干杏。我原来吃完杏,核就丢了。陈同学说,杏仁可以吃的。


我的记忆中,杏仁分南北杏,北杏仁苦,有毒;南杏仁甜,无毒。


新疆吊干杏,原产于哈萨克斯坦,引种至新疆后成为伊犁地区特有品种。其生长习性与北杏的耐寒、适应大陆性气候更为吻合。‌‌


到底能不能吃。陈同学用核桃夹夹开杏核,剥出一粒粒小杏仁出来,用空气炸锅烤熟,一尝,真香,一点不苦。


陈同学说,你吃的扁桃仁不就是巴达木嘛,就是大杏仁。


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扁桃仁更大,巴达木小一点,不过可能品种一样,只不过生长地域不同。


巴旦仁在唐代史料中已多有记载。唐代博物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记载了“偏桃树”,可食用核仁:“状如桃子而形偏,故谓之偏桃。其肉苦涩,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新疆维吾尔族称之为“婆淡”或“巴旦木”。便是源自中亚原名Badam。


宋元时期中原市井之中常见巴旦木,常用于佐茶下酒。南宋朱弁创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曲洧旧闻》中称之为“巴榄子”:“巴榄子,如杏核,色白,褊而尖长,来自西蕃。比年,近畿人种之,亦生。树似樱桃,枝小而极低,惟前马元忠家开花结实,后移植禁御。”


朱弁,南宋官员、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二年(1128年)以通问副使身份出使金国,被囚禁十六年。坚持气节,不肯屈服,将故国追忆付诸笔端,著成《曲洧旧闻》。书名源自春秋郑国曲洧地名。《诗经·郑风》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借地理符号寄托故国之思。


明清时期,巴旦木更多了。清末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云:“杏仁味皆苦,而叭哒杏独甘。《本草》作巴旦杏,或谓之八达杏。然八达杏本产于西域,今甜杏,北方随处皆有,商贩以来自口外者良,视之甚重,犹藦菇之重口藦也。俗又加口作叭哒杏,日本谓之扁桃。其仁亦有甜、苦二种,甜者供食,苦者入药,并制为油及苦扁桃水以治病。吾国入药者,多用寻常杏仁,故遂以此为甜杏之专称耳。”徐珂的记录,甚为详细,指出清代巴旦杏已经为甜杏仁之专称。




然而,无论药用还是食用,最早最普遍的还是本土的南北杏仁。北杏仁作药用,南杏仁则食用。


杏仁可美容养颜。


《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夏姬杏仁方”,用杏仁、羊脂为原料,制成的美容食品。


相传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国王郑穆公的公主,自幼身体消瘦纤细,“二八”年华仍全身皮包骨,瘦骨嶙峋,胸部平平。公主自卑,国王也着急。御医们便献上杏仁方,公主吃了一年后,身体便逐渐丰腴起来了。


其做法为,选大甜杏仁,温水泡,去皮尖,然后捞出捣烂,榨取杏仁汁。将鲜羊脂放入锅中加热溶化,所化出之油,约与杏仁汁等量。油化后去油渣,将杏仁汁倒入油中,小火熬成金黄色的膏即成。每取6克,空腹时开水化服,每日3次。可加入蜂蜜或白糖调味食用。原方载其功效能“令人肥白,润泽丰满”。


宋代景焕撰写的笔记小说集《野人闲话》记载:“翰林学士辛士逊,宿在青城山道院中,梦皇姑谓曰,可服杏仁,令汝聪明,老而健壮,心力不倦。求其方则用杏仁一味,每盥漱毕,以七枚纳口中,良久脱去皮细嚼和津液顿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


说的是明朝翰林学士辛士逊有次外出,夜宿青城山道院,梦见一道人向他传授长寿秘方,让他每天吃七枚杏仁,坚持食用,必获大益。这位翰林学士遵照此方,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依然身轻体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长寿不衰。


《本草纲目》外,杏仁可 “润肺、消积食、散滞气”。


《四川中药志》中是这样形容甜杏仁的:“能润肺宽胃,祛痰止咳。治虚劳咳嗽气喘,心腹逆闷,尤以治干性、虚性之咳嗽最宜。”


《本草便读》中讲:“甜杏仁,可供果食,主治(与杏仁)亦皆相仿。用于虚劳咳嗽方中,无苦劣之性耳。”


现代研究显示,甜杏仁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因而对预防高血脂等一系列疾病有着积极作用。




甜杏仁不仅有药用价值,做成美食也很好味道。


广东人有道甜品,叫“杏仁霜”。又叫杏仁露,杏仁茶。爱者趋之若鹜,厌者避之不及。


为什么呢?


有个不喜欢其味的朋友说,那味道闻起来感觉很危险。果然是“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有这样一个细节:元宵节夜里,大家准备看烟火时,贾母突然觉得腹中饥饿,于是王熙奉上一道杏仁茶。


“又上汤时,贾母说道:‘夜长,觉的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说着,又命人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意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 


贾母觉得鸭子肉、粳米枣粥都不如杏仁茶。




杏仁茶,就是杏仁酪、杏酪。也就是广东人说的杏仁霜、杏仁露。


杏酪的历史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唐朝尤为流行。在古代宫廷中,杏仁被用于美容养颜,杨贵妃就曾用杏仁制作的“红玉膏”来保持肌肤润泽。


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有“杏酪”做法:“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也有杏酪做法:“杏酪——捶杏仁作浆,挍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


清末薛宝辰《素食说略》说法也类似:"糯米浸软,掏极碎,加入去皮苦杏仁若干,同掏细,去渣煮熟,加糖食。"


将泡好的杏仁和大米逐勺留在小石磨上,边磨边添水,即得杏仁浆。将杏仁浆留入锅中,上火熬约30分钟,调入糖,便可饮用。


也有用甜杏仁、糯米制作的杏仁酪。清嘉庆年间进士、山东栖霞人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所载杏酪的制法为:“取甜杏仁,水浸,去皮,小磨磨细,加水搅稀,入锅内,用糯米屑同煮,如高梁糊法。至糖之多少,随意掺入。”


也可将杏仁和糯米混合,研磨成浆,然后慢火熬煮,加糖或蜂蜜,煮至浓稠,等待自然凝固。可佐以桂花糖露或松子仁,增添香气。杏酪不仅作为消暑甜品,还具有润肺、清积食、散滞等作用。




旧时杏仁茶是老北京的早点之一。小贩挑担卖杏仁茶和豆腐浆,两头各备一锅。下面生煤炉,上面置一筒形圆锅,外面用竹皮包扎隔热,又镶上有花纹的黄铜皮,干净美观,


韦君宜《忆老北京的早点》提到了杏仁茶:“那杏仁茶是锅里现熬的,又热又稠,里面还有一点桂花。和我们买的塑料袋装自己冲来喝的杏仁霜,可是大不一样,怎么也冲不出那个味儿。”


清代文人杨曼卿的《天桥杂咏》也记录了杏仁茶这种老北京市井早点:


“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

一碗琼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


2019年,初中同学一行十人去坝上草原游玩。回来在北京住在同学小龙家。小龙家住燕郊,租了一栋两层楼的民房,这么多人住进去,仍宽敞从容。


清晨,卖早点的推车经过小巷,吆喝着“豆浆粥开锅,杏仁茶吆!”听者味蕾即刻活跃起来。


那次,我们还头一回尝了豆汁。也不像描述得那般恐怖。大概走的地方多了,口味也杂,各地小吃反倒觉得很有特色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


晚安






2025.9.12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二班毛豆   2025-09-13 08:10:31

    谢谢白老师鼓励😄🌹🌹🌹

  • 老白   2025-09-13 02:42:16

    你这篇文章可下足了功夫,受教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