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与医疗费,在网上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曾亲眼见过,一个从乡下来的家庭,在ICU门口颤抖着签下放弃治疗的同意书——因为无法承担后续的医疗费用。那位年轻的妻子,在哽咽中被迫接受男方家人无奈的决定。那一刻,我自己的母亲,正躺在同一家医院的ICU病房里,已经第五天了。
在她离世前的两个多月中,有44天是在医院度过的,其中30多天是在ICU。总费用107072元,医保报销了88520元,报销比例高达82.67%,我们自己承担的部分并不多。
母亲是1952年当兵进疆,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三年困难时期,她离职持家;文革时父亲被造反派管制劳动,停发工资。为了撑起这个家,母亲重新走出家门,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直至50岁退休。她退休后每月拿不到五千元退休金,而和她同期当兵、一直留在岗位上的老战友,退休金大多在万元上下。可母亲从不抱怨,她常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要开开心心地活着。”她总是那样敞亮、温暖,像从来没被生活亏待过。
我写下这些,并不是只想诉说自家的遭遇。我想说的是,医疗改革数十年,国家确实在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像母亲住ICU,平均每天费用三千元左右,相比以前动不动一天上万甚至大几万,已经下降很多。
现实是国家在全民医疗上为百姓兜底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的城镇居民、企业职工,这医疗费用绝大部分由医保覆盖 尤其是体制内人员,所能享受到的报销比例会更高。。
但我们不能忽视另一部分人——那些没有稳定工作、没有职工医保,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体。他们依然可能因为一场大病,就被推入绝望的深渊。就像开头那一家人的悲剧,谁也不愿再见。
如今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与力量,实现全民公平医疗,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生命的去留,不该由贫富决定。真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平等就医的权利,每一位患者和家属,都不必在没钱治疗的现实面前低头。
谨以这些文字,愿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老有所医、病有所治,愿公平与公正的阳光,终将照进每一个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