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预制菜已经悄无声息地占领了我们周围的餐桌。它的“方便”“快捷”的特点被无良商家利用,迅速走向饭店后厨,甚至走进了学校食堂和外卖餐盒。可在这股看似不可阻挡的风潮背后,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却感到深深的不安。
所谓预制菜,说白了就是预先加工好的半成品或成品菜。它们被分门别类:有的热一下就能吃,比如卤味和沙拉;有的开袋即食,比如即食海鲜;也有切好配好的净菜,或者调味包式的“料理包”。目前预制菜领域最火爆的菜品包括酸菜鱼、梅菜扣肉、佛跳墙、麻辣小龙虾、红烧肉、宫保鸡丁、狮子头、酱牛肉、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四喜丸子、胡椒猪肚鸡等。
而真正让我反感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市场的混乱。不少商家浑水摸鱼,用廉价预制菜冒充现炒菜,一份成本几元的料理包,加热一下就以几十元的价格卖出,还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厨师现做的——这已经不是节省成本,而是赤裸裸的欺骗。
更值得警惕的是,为了延长保质期、增强风味和外观,大量添加剂被投入其中:增鲜剂、保水剂、着色剂、防腐剂……这些“科技手段”虽然合规,但长期摄入对身体的负担谁来说得清?尤其对孩子和老年人,这样的食品真的安全吗?
在我们连基础食品安全还在不断完善的今天,就这样放任预制菜大面积推广,我认为极其不负责任。它不该无声无息地混进我们的日常饮食,更不该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端上餐桌。
所以我坚决反对预制菜毫无约束地泛滥。至少,饭店必须明确告知:你吃的是预制菜还是现炒菜。监管部门更应提高标准、加强抽查、严打欺诈行为。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只讲效率、只看利润。
我们的餐桌,不应被工业化完全占领。家的味道、厨师的锅气、饮食的信任,这些都不该消失在预制菜的风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