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马拉松-只言片语(一百零六)-Day342
by 卫钧
—美学种子/草稿碎片(一百零六)
1、阅读和写作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动作
阅读的收获不在于你翻阅了多少页,读了多少字或几本书,而是内化到你身体记忆的部分,如何保存这样的身体记忆呢?唯有写作,唯有写作可以保存从阅读中吸收而内化的身体记忆。
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写作,与此同理,没有写作,也不会有阅读,阅读和写作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动作。
2、锚定
锚定你的行动,锚定你的动作,那肯定是写作和创作;
锚定你的对象,锚定你的范围,戏剧、电影、短篇小说;
锚定你的理论,锚定你的学术,身体美学;
那就建立自己的写作冲动和创作冲动,用写作和创作来牵引你的观察对象和范围,并在输入和输出的结合中形成身体美学的框架。
3、冲动和聚焦
还是要把那个冲动释放出来,写作和创作的冲动,释放出来吧;
还是要聚焦,聚焦有限的对象和范围,因为时间和生命有限。
4、真诚
其实中国的电影和戏剧,以及学术,就一个问题,真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只要人真诚了,那么电影、戏剧、学术就会顺理成章出现好作品、好文章。
5、如何生活?
如何生活?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创作主题?
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像诗人一样感受,像哲学家一样提炼,像匠人一样记录下素材。
6、坐下来,耐心的写
现在开始,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家里的书桌前,坐在咖啡馆里,耐心的写下你独特的文字,那个文学和艺术的意象世界在你写作的过程中,渐渐打开。
不能仅仅只是依赖思考,写作学术文章需要清晰的、深度的、框架的思考,但是写文学,写艺术,需要的是你的感受能力,打开你身体的全部感官系统吧,用你的身体去写作,而不是用你的大脑写作。
7、当代读者和观众
当代读者,不仅要看故事,还要看到如何讲故事;
当代观众,不仅要看戏剧和电影,还想要登上舞台和进入拍摄现场,去探索排演和拍摄的过程。
8、开眼看世界
开眼看世界,不是什么多么严肃的事情,而是从封闭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那国外的文学、艺术看起来那么与众不同,其实是因为在那个异域之地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开眼看世界,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去过多少国家,旅行过多少地方,而是发现人,发现人的多元性,发现人的趣味性,从而让自己也变得丰富、有趣。
9、写作是什么
写作这个动作是什么?写你的思考,那么你的思考如何与众不同,如何形成新奇的思考结构;写你的感受,那么你的身体感官系统是否敞开了,是否捕捉到了生活中最细微的感受。
写了这么久零零碎碎的日记,基本都是在情绪式书写,如何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呢?
你的思维突破了吗?你的感受丰富了吗?
你是否日日坚持写作,是否每天都在磨练写作这个动作?
—闲言碎语/只言片语(一百零六)
1、做人的顺序
首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再之后才成为一个创作者和研究者。
2、TMD,这个现实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不是不懂艺术形式,而是我们不懂我们的现实生活,更不懂究竟我们怎么会陷入现实生活困境。
3、好多疑惑,好多困惑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打开身体,积极主动,同时也要带着松弛感去寻找,去现实中寻找生活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主题,究竟要有怎样的能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主题呢?
没有别的办法,你还需要打开身体,积极阅读,去历史中寻找艺术表达方式,那些经典的作品究竟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主题。艺术的形式无穷广阔,该怎么去历史中打捞?
4、匠人精神
跑步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跑,写作就实实在在一个字一个字的写,阅读就认认真真一本书一本书的读。对于匠人精神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5、写作
作家是在纸张上写作,戏剧导演是在空间中写作。
我想要在纸张上写作,也想在空间中写作。
6、时间的血液
突然的觉醒给人致命一击,似一支快速飞梭的箭,从多年以前的一段时光穿透而来,这支箭射穿了时间,时间的空洞上流出了血淋淋的滴夜,那是时间的血液。
7、写作者
丧心病狂成为一个写作者,一个只能写作的写作者。
8、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作。
阅读是没有尽头的,理论也是没有尽头的,如何让阅读和理论变得更有活力,那必须是写作,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理论写作,你必须建立持续的写作冲动,在写作的困境中寻找阅读和理论的支撑,如此才能让阅读和理论变得有活力。
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作,其余都是对写作的支持。
生活是为了写作,跑步时为了写作,阅读和理论是为了写作。
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作。
9、写出一条自己的路
没有什么其他可以有突破性的借鉴了,关于写作,没有什么再值得去寻找可以依赖的支撑了,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只有你自己去写,这一关,你必须自己迈过去。
你有看到哪位大师是被老师们带向大师之路的,没有,没有,路只有自己去闯。
该懂得道理你已经懂得,该见识的作品你已经见识,只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阅读作品,去思考理论,点到为止即可,稍作模仿即可,主要的,还是你自己去写,写出一条自己的路。
10、写作之神
那天中午,他终于和写作之神会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