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一个解说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的视频,讲解的非常精彩,今天在微信读书上找出《倾城之恋》,打开听书模式,然后再选择看原文,同时听和读,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模式。
二十几年前,30多岁的我偶然看了一本张爱玲的小说集,当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故事的情节上,印象比较深的是白流苏和曹七巧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比较传奇,但是当时的自己理解不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经历,只是如蜻蜓点水般看过而已。
现在重新拜读这篇小说,特别是看过一个好的解说以后,感知作者及作品让人高山仰止,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说不尽的沧凉故事,以此开头以此结尾,中间一段传奇故事,倾国倾城,不提也罢。
白流苏在刚租的房子里,外面炮弹炸过来,像一只硕大无朋的箱子,啪的关上了盖,数不清的罗愁绮恨全关在里面了。后面炮弹持续炸着,继续的砰砰砰,仿佛在箱子盖上,用锤子敲钉,垂不完的锤。这种文字表达能力、这种画面感,觉得自己身临其境。
流苏和柳原在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前,两人说着话,流苏不由的想到了她自己月光中的脸,那娇俏的轮廓,眉与眼,美的不尽情理,美得渺茫,她缓缓垂下头去。怎么美的爱的描写对比出自己人生的苍白浅薄。
玩世不恭、渴望真爱的范柳原、急于摆脱困境的白流苏,虽然彼此吸引欣赏,但是南辕北辙的需求,如果不是一次倾国倾城的战争,如何能够成就这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