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水塘后,我们就去了此行的目的地——军山。一开始儿子不想登山,他在入口处的鱼池用带来的月饼碎屑喂鱼,我决定一个人走上去,因为山非常矮小,上去下来30分钟足够了。我们说好之后就分开了,他留在鱼池,我一个人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上去。
天气非常凉爽,一路走来速度不快,不觉得热,但因为好久没有爬山了,前进时能感觉到自己的膝盖有些紧绷。
最近军山正在改建,半山腰加了一座观景台。素面馆和山顶的寺庙也没有开放。庙里的师傅们在山前的广场上守着,菩萨的金身也供奉在那里。
一般我很少拜拜,总觉得自己心不诚,唯恐亵渎了菩萨。我在山顶的长椅上休息了一会,听着旁边的游客和师傅聊经文,虽然不是很明白,但那一刻的氛围很舒服。

牵挂着山下的儿子,大概休息了五分钟就开始下山了。没想到我刚走到第一个转角,就看到了往上走的孩子。他看到我,赶紧招呼我过去,还把衣服扯起来兜了一包小果子。
这果子形状很像动画片里小松鼠爱吃的橡果子。去年秋天儿子也捡过,他说是能吃的榛子,但我不确定,没敢让他尝试。这次女儿没有跟来,我决定好好探索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树掉下来的果实。



硬质的坚果皮外包着一个毛毛刺刺的小帽子。果实藏在草丛里,还没发现它的母树是哪一棵。
一路走一路找寻,终于看到了它们挂在树上的样子。树叶有两指宽、手掌长,两头稍尖,边缘有小刺。母树是高大的乔木,树皮有明显的沟壑状纹理,看起来很特别。
我把树叶、树干、果实一一拍了照片,准备请教懂植物的朋友。因为树太高大,不好用识花软件扫描,只能自己慢慢比对。
朋友告诉我,这估计是栎树,属于壳斗科植物。虽然朋友说的不是很具体,但也给了一个搜索方向。我在小红书搜索“栎树 壳斗科”,出现了很多图片。原来栎树、槲树、橡树都是近亲,果实都有坚硬的外壳。
而榛子不是,它属于桦树科,就是最近风很大的桦树汁所属的桦树。栎树和槲树大多有叶裂,跟我拍的树叶有很大区别。最接近的有两种,栓皮栎和麻栗。再对比果实的“小帽子”和树皮,确认了是栓皮栎。
栓皮栎的树皮很特别。都说“人要脸,树要皮”,但栓皮栎的一生中可以多次剥皮,还能活得很好。而且它的树皮厚实、生长速度快,是非常好的工业材料,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软木板、软木塞就是用栓皮栎的树皮做的。我家里有两只小仓鼠,它们洗澡用的小颗粒也是栓皮栎皮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