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9-18  22:48

215 2 649

童话心说(16)寻找“小呆子”

《三片羽毛》是格林童话中比较著名的一篇。年老体衰的老国王要把王位传给儿子。为了考验三个儿子,用三片羽毛作为测试他们是否胜任的工具,让他们跟随风飘去的羽毛去寻找指定的物品和妻子,最后小儿子通过了考验。这个小儿子却是一个“小呆子”。

故事中,对小儿子的描写是“寡言少语,头脑简单,被人叫作‘小呆子’”,他的羽毛早早落在地上,只得“坐在地上,非常悲哀。哪知他突然发现羽毛旁边有一道上下开的门。”他顺着楼梯走下去,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蛤蟆以及许多小蛤蟆。大蛤蟆满足了他的要求,帮助他通过国王的考验。而他的两个哥哥“聪明又伶俐”,每次完成任务都像是在应付差事。

“小呆子”在德语中,有蠢的意思,并且是用来形容动物的。在现实中生活的成年人,怎么可能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呢?尽管有时也会自嘲一番,但真正要面对“呆”、“蠢”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羽毛,轻之又轻,飘在空中,像不像漂浮的幻想?羽毛落地是不是就像幻想的破灭?幻想破灭了,就是一个向内寻求的契机,即进入潜意识寻找资源。“小呆子”把握住了这一契机,而不是聪明伶利的哥哥们。这是为什么呢?正因为他呆,简单的头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坐在地上,看着落在地上的羽毛哭。正是向下看的这个动作,把他带入了潜意识。

反过来说,潜意识也更容易向“小呆子”开放。就像我们知道生活在原始部落的土著更容易和潜意识连接一样,他们往往对潜意识释放的信息更相信、更容易接受。

故事虽然讲过了,可是在茫茫人海中要想找出这么个像“小呆子”一样的人,恐怕就像见到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样难啊。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唐莉   2025-09-18 23:04:37

    如果我是小呆子,看了这篇文章,会感觉很开心😄😄

  • 老顽童?   2025-09-18 22:56:53

    像小呆子一样执着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