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湲

2025-09-26  11:08

33 1 611

1414-《高敏感是种天赋II》有感

感受就是一种感受,未必要有理由。即使有理由,也是可以不说的。


比如想请假就是请假,没必要跟公司解释为什么,请假是我的权利。拒绝一个活动,不想去就是不想去,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你不一定要做出解释,完全可以省下这个时间,用来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


运用策略放慢对话节奏,我不喜欢接电话就是因为感觉自己没有反应的时间。其实我可以中途暂停,先不给答案的。


书中提供了一些参考话语: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

我不太想去,但我说不清是为什么。


无法说清缘由是很正常的,没必要为此感到抱歉。


如果有人一定要问你为什么,你可以回答:你问这个做什么?或者 下次再告诉你。


不过如果我是提问者,我更希望对方直接跟我说,我不想回答。这样我比较不会觉得尴尬。


原文金句:我爱你这句表白,会被“我爱你,因为你很明智”这样的解释毁坏掉。


用感受,而不是用脑。去感性地生活,而不是凡事要问个究竟。惊觉:《当美拯救我们》似乎讲的就是这件事。大学在图书馆也许就是这样被这本书打动的。是时候重读这本书了。


其实大学时恰恰是因为觉得自己太感性了,想要理性一些,才转专业去学了哲学。毕业这几年却慢慢发觉感性的难能可贵。当我重看自己十五六岁时的文字,我不羡慕,但我会表示赞扬。那样感性而又美丽的文字,我再也写不出来了。就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又怎样呢?


现在在做的素人采访,虽然看起来是通过一个个问题,让采访者理性地去思索自己的生活。但其实理性地思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从心。



上一篇

坚持写,就会有可能。


关于日课

举报

  • 望月生   2025-09-28 08:44:56

    那就按您想的哪样去想

  • 潺湲   2025-09-27 22:12:20

    那我看的书确实是高敏没错啊。我不想接电话,也是因为自己高敏,所以容易被环境影响,需要反应时间啊。倒是有时候希望从高敏稍微降低一点敏感度。

  • 望月生   2025-09-26 23:31:50

    高敏感意味着特别灵敏,一旦有一点变动,就会有很大的反应。低敏感就相应的是有钝感力,对许多事情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反应

  • 潺湲   2025-09-26 11:17:49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敏感程度的高低,怎么界定。

  • 望月生   2025-09-26 11:15:50

    冒昧问一句,你说的情况其实是低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