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不再每天写了,突然觉得有点空虚,所以还是顺着惯性写几句吧。
一年写下来,感觉拉拉杂杂什么都写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写透。脑海中浮现的各种念头能通过一天天的写作记录下来,渐渐有了习惯,遇到什么都会自动寻找合适的句子,一句句在脑海中盘旋,直到不吐不快。
也看了一年大家的文章,风格各异,难得的是看到不少方式各异的生活,日常,温馨,甚至狗血的,同样也有思考深刻、文笔优美的,还有诗词古文解读,游记美食美景,给了我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差异化和多样性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美好的。更美好的是有的写友还可以出书,日积月累的成果可以实体化,更是值得庆祝的好事。
其实有平台,有分享,哪怕只是很少的人在读,也形成了一种氛围,写作者需要这种氛围。一年多写下来,回顾时看到自己写的日常瞬间,那些鸡零狗碎也好,奇思妙想也罢,都是在记录当时当下的所思所想。
比较容易写的是生活琐事,干了什么,吃了什么,见了什么,还有读后感听后感观后感,毕竟一本书一次播客一场电影或展览看下来,总会有那么几个点有触动,总有人替我说出了我想说但说不好的话,总有也想分享的好词好句,趁着新鲜写下来,哪怕是批评或者无感,也能写上一篇。
比较难的是就一个话题梳理思路深入地思考一番,或者是一个盘旋酝酿好久的想法,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常常有那种时候,费了很大力气,能把观点描述清楚已经不容易了,写完之后,往往过几天会发现,还有些重要的方面没有写进去,或者之前的想法多有偏颇。这个世界灰色地带很多,看问题的角度很多,人的思想与行为都很复杂,只是一篇小文,难以说清。甚至有时想,说了又能怎样呢?但若不凭一时激情写出来,恐怕就此放弃了。
还比较难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被各种合理化的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被掩藏或者不容易面对的内心深处。有个电影就叫《黑暗面》,每个人的水下冰山可能都隐藏着暗沟和深渊,连自己也未必发觉。
自我反省的文章不想写,又忍不住写,因为已成习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觉得还可以更好。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反思,也不要陷入自责以及过度自责的情绪里。如是,差不多像学生作文一样要给一个光明的结局,一个可以交代过去的安慰。
你看,即使是关于写本身,也能写出这么多。写着写着,就要不自觉地自我审查,会不会太私密,会不会不恰当,会不会写到了不该点明的人和事。没办法,已经在框架中太久,甚至会意识不到还有框架存在。
今年离年底一百天时,我想和往年一样制定百日计划,盘旋在脑子里的总是写写画画,好像已经跳不出这个框架。因为担心坚持不了,一度想要放弃。那一天晚上,忽然想做平板支撑,想起很久没练了。就像雷电击中,——为什么我不能把每天做平板支撑作为计划呢?是太简单,还是不会有积累可见可展示的痕迹?私自揣摩该是后者。不能像前几年写下来画下来,用个本子得意地展示,就好像没做什么一样。
这也是一种框架,一种对自己行为评价的框架。为什么就不能打破呢?
于是就这么决定了,到年底,每天要做平板支撑,20秒到2分钟都可以。很简单对吧?其实睡前做到也需要作出努力,进行额外的提醒。已经坚持了几天,昨天晚上做了两分钟平板支撑,汗快滴下来了,酸爽过去,异常放松。接着冥想十分钟,彻底放松。感觉可以把冥想也加入计划。不过我不贪心,要从最微小的最容易完成的做起。
写也好不写也好,我想我会找到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