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来武汉,呆了九天八晚,在汉阳住了四晚,在武昌住了四晚。
旅行就是体验,体验和自己日常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世界的丰富和多样。体验带来思考,带来改变。
在汉阳的几日和合唱团的歌友们在一起,参加合唱协会举办的合唱比赛是这次来武汉的由头。
后几天和妹妹一路同行,在武昌和汉口之间不断切换,牵手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从五月花大酒店走到长春观、城隍庙、蛇山、到户部巷远观黄鹤楼,再到长江边吹风,观列车穿过武汉长江大桥;从酒店出发一站地铁去宝通寺、平和打包厂旧址、偶遇木墨家具店、享受鹅社书店艺术馆的咖啡、蛋糕和心仪的书;从酒店出发去古德寺、植物园、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江滩、江汉路吃芝麻糊、三鲜豆腐皮、买肉松面包和矮子馅饼。
每天都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去到不同的地方,看到林林总总和自己日常生活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就像下五指棋,总是从中心点出发,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结束,美妙之处便在其中。
看到很多的不一样。
比如有晚坐地铁刚好坐到紧邻驾驶室的那节车厢,他们司机背后和车厢连接处是块玻璃,也就是说坐在这节车厢车头部位,可以看见驾驶室和前方的隧道。感觉到他们的开放,那一瞬间,竟有点像在看动画片或电影里的某个场景。
我所在城市的河流大多可以亲水的地方,都修有梯子可以下到水面,但是日常在上面修的石栏杆或铁栏杆处用锁锁上的。武汉的江滩可以一直下到水面处亲水,如果闭上眼睛听涛声,仿佛是在海边呢。

我所在城市的餐馆基本都还是用的需要洗的碗,无论送到外面洗碗塑封还是自己餐馆洗。武汉的普通餐馆包括我们吃过几次味道很不错的百年老店德华楼都是用的一次性碗筷。我自己更愿意用非一次性的,因为一次性碗筷都是塑料或纸碗,总觉得不适宜盛上高温的汤水。当然我们这边外卖打包用品除外。
因为日常喜欢植物,所以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想去植物园看看,这次去武汉也不例外。在网上查了武汉植物园前面有中科院几个字,想起1994年去西双版纳旅行时去的植物园前面也冠有中科院几个字,想来解放初期中科院在全国不少地方建了植物园。
顺缘查了资料,中国科学院在解放初期(1949-1954年)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了10个植物园,具体包括:
1、北京植物园:1955年建成,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下属机构) 。
2、武汉植物园:1956年始建。
3、华南植物园:1956年创建。
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59年创建。
5、桂林植物园:1935年创建,1958年归属中科院。
6、南京中山植物园:1929年创建,解放后继续由中科院管理。
7、庐山植物园:1934年创建,解放后继续由中科院管理。
8、沈阳植物园:1955年始建,1977年更名为沈阳树木园。
9、鼎湖山树木园:1956年创建,隶属华南植物园。
10、华西亚高山植物园:1950年代创建,隶属中科院。
这些植物园在解放初期主要承担植物引种、栽培、科研和教学功能,部分为早期国立植物园延续。
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不知道在哪里,又托度娘得知它隶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成立于1956年,为我国首个自然保护区。看来以后去肇庆要去看看。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也不知道在哪里,查了资料原来它离我们最近,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位于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玉堂镇与龙池镇),地处华西雨屏带腹地,海拔1400-3200米。园区涵盖山地、溪流、湖泊、沼泽、湿地、流石滩等多样生境,自然分布维管植物2000余种,占地面积100余公顷。该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都江堰市共建,设有中国杜鹃园、亚高山珍稀植物专类园等四大园区,其中中国杜鹃园为亚洲最大野生杜鹃研究保育基地,占地42.9公顷,保存杜鹃花400余种。得找时间去好好欣赏。
1994年去西双版纳旅行时,专门去了中科院热带植物岛,当时第一次见王莲,感觉很新奇,有翘檐的莲花。武汉植物园温室里的王莲大得超乎想象,大的有餐馆圆桌大,翘檐背后还有粗粗的毛刺,难怪说可以托起一个婴儿,也就不足为奇了。还看到它开的玫粉色的花,花瓣厚实挺括,花和叶都带给人能量满满的感觉。
现在大城市的地铁都很方便,线路之间连成了蜘蛛网线,常常穿行其间会有些迷糊,我究竟现在处于哪个城市?是在旅行还是在日常熟悉的城市?只是去卫生间时发现了差异,我所在城市的地铁里都备有卫生纸和擦手纸,武汉地铁站里目前没有。但是武汉有些线路的地铁站里有直饮水,方便行人渴了就有放心的水喝,冷的温的都有。

记住多少写多少,以后想起又补充。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