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2025-10-03  08:30

46 5 1319

哪一步最关键?

中秋节前,班里举办文化活动,我有两个班都会做冰皮月饼。


第一个班只有三个学生——两个高三,一个高一。人少,场面自然容易掌控。凭着十多年教做冰皮月饼的经验,这次我只负责准备材料和厨具,剩下的全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当然,过程中我一直在旁边指点、示范。


第一步是200克冰皮预拌粉配100克开水。我带了电子秤,上面放好小碗,让一个高三男生往碗里倒开水。他照着做了,却一口气倒了130多克,正要往预拌粉里倒,我赶紧拦住,把碗里多余的水倒回水壶,才让他继续。在我看来,这个比例一点都不能错。


高三那个女生平时常做曲奇,所以揉面团很熟练。之后大家把250克黑芝麻馅和300克面团各分成十份,搓圆、包馅、收口、揉匀,再沾点手粉,准备压模。我亲自示范压模技巧:把包好的圆饼放进模具,倒扣在垫子上,推出半截,均匀用力压三秒,重复几次,最后慢慢推出月饼。有同学手粉(蒸熟的糯米粉)放少了,月饼粘在了模具上。好在他们很快掌握了要领,最后每个人都做得有模有样。


活动结束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要成功做出冰皮月饼,哪一步最关键?”


高三女生说:“我觉得是最后压模那一步。压不好,月饼就不成形,前功尽弃。”


我点点头:“是啊,前面90%的工作都做完了,成败就看这最后一环。”


第二天,轮到第二个班。这个班有二十二个初三学生。想起去年别的老师那句“祝你好运”,我心里就沉甸甸的。每节课都像在打仗——学生吵得厉害,男女生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根本不听指令。一节课下来,我总要瘫在工位上缓二十分钟才能回过神。


这次,我把学生分成六组,允许他们和朋友坐一起。果然,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我不得不几次停下来维持秩序。我特意找了一个冰皮月饼教学视频,边放边讲解,可有些学生照样东张西望。我心想:算了,帮他们准备好热水就行了。


谁知问题来了,我忘了带电子秤。想着昨天刚做过,用的碗能装250克水,我就估摸着给每组加了热水,让他们自己搅拌。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跑过来:“老师,面团太干了,能不能加点水?”我想都没想就给他们加了。


结果麻烦大了。每个组都来要水,加完水后面团更糟,黏得满手都是。我这才反应过来:最初给的热水虽然没称,但分量是够的。他们没认真揉面,误以为太干,而我听了他们的,不断给他们加水,结果面团到最后都是粘手的。真不该听学生的啊!可预拌粉已经用完,只能让学生继续揉,有的组我只好加点手粉补救。


最后,这个班的学生倒也每人做出了月饼。一节课嘻嘻哈哈,他们玩得很开心。


事后我一直在想:明明我比学生有经验,为什么就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一说“太干”,我立刻动摇,结果弄巧成拙。这大概是我自身的毛病——对自己的决定总是不自信,别人一开口就怀疑自己。


再说,虽然教了十几年冰皮月饼,但每年只做一次。今年自己没亲手做,已经忘了揉面时那个微妙的手感——面团起初会显得有点干,多揉几下就会变得柔软适中。


想来想去,以后还是该像从前那样:先带着一个小组完整地做一遍,让其他组静静看着。等这个小组熟练了,再让他们去教别的组。


一个简单的活动,要让二十多人都做成功,每个细节都得把控到位。教学这件事,讲解、示范、练习、反馈,缺一不可。在第二个班,我讲了,却少了示范这一步,结果出了岔子。但这个小问题,也让我好好反思了一次。


image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Anna   2025-10-03 16:06:12

    这个面团不用醒面。

  • Anna   2025-10-03 16:05:47

    还可以,哈哈。

  • Anna   2025-10-03 15:35:33

    商家为了赚钱,会把一切都弄得简简单单的。以前粉团我们也是要蒸的,还要晾凉,好麻烦。

  • Anna   2025-10-03 15:34:06

    忍不住反思,哈哈。

  • Anna   2025-10-03 15:32:41

    很简单的,幼儿园学生都会的。

  • 黑土   2025-10-03 13:04:45

    和了面后是不是需要醒一会儿会变软?这些洗法活,我真干不了🥱

  • 西西   2025-10-03 11:05:55

    看着不错呢

  • 圆儿   2025-10-03 10:00:22

    还有冰皮预拌粉这样的好东西,我之前弄过自己调糊糊上火蒸熟,虽然成功了,但是好麻烦,后来没弄过了。😂😂

  • 静静一隅   2025-10-03 09:06:14

    善于总结的安娜老师,节日快乐哦

  • 云心   2025-10-03 08:40:27

    漂亮,我们笨笨的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