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最后半天,尝过了拌冷粉,到浮梁镇拜访一位朋友的亲戚,是一位大学老师,社科院的美学博士,江西省工艺美术师,叶虹。她的工作室就在浮梁古县衙旁边,带领10名学艺术的大学生,成立了一个研学基地,专门从事陶瓷艺术的开发创新销售。
外貌很普通的房子,防盗门边是一幅字:禅茶一味。开门进去别有洞天,门口是叶老师的作品,一尊半米高的达摩祖师塑像,陶瓷作品,而且是创新工艺,烧制时加入了铁的成分。颜色手感都很独特。
叶老师四十多岁,有点微胖,特别开朗,一进屋里,就动手泡茶。我好奇地四处参观,看到架子上各种各样的作品,茶杯茶壶小碗水杯都有,有很多是她学生的作品。不仅有传统的青花、粉彩,也有创意的彩塑,脸谱元素、醒狮造型的杯子。

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叶老师是本地人,在北京读的硕士博士,还是想回家乡来搞创作。这里节奏慢,一个小城市却有七所大学,云集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大师,景漂和大学生,都在这里创业,在陶溪川摆个摊位展示作品。
老师接着让我试试画个杯子。这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想到这两天看到的杯子,都太好看了,我这种水平能画吗?能!叶老师给我看别人画的几个盘子和壶托,简单的图案和色块,也挺有趣。
多少还是心痒痒,就想体验一下。颜料是釉上彩,从来没用过,要先用油把颜料化开,不停搅拌,让颜料充分地吸在毛笔上。桌上只有几个颜料碗,黑色、藏青、天青、明黄、橘红,就这五色。而且,毛笔也是五支,一个颜色一支,不能洗笔混用。一上手就发觉在瓷杯子上画画,是全新的感觉,不好控制笔锋,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也没有想好画什么,有点茫然。
还是本能地画了一棵树,早晨在陶溪川看到的树。树干伸展开的时候还挺有感觉,再加上叶子就有点乱了,等到添加背景,用随手画的山水画满另一面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胡乱画了,都不知道自己画了些什么。总体还是喜欢素雅的色调,可是老师说只有黑色烧出来不容易出效果,于是又加了蓝色和绿色,还认真写上了签名。丑归丑,总是自己画的。
接着又在老师的鼓动下画一套茶具:盖碗,公道杯,两个小茶杯。找了好一会儿图,确定画荷叶荷花主题,这个比较简单,每一样画上一两片荷叶,一朵荷花,盖碗画了盖子、茶碗、托盘,还挺多的。但是控制不好颜料,似乎都有些没搅够,油多了就容易糊成一团往下流,毛笔控制的不好,画不出精细的线条,也糊成了一团。画了这么多,大概只有公道杯的几片叶子和荷花生动些,其他的都难以言表,老师大概也都不好给改了。
接下来是用吹风机吹干,看看还要不要补补轮廓,最后是入窑烧制。小物品用电窑,800度高温烧制,需要一天。我只能请老师出窑后寄给我了。不知道烧出来是什么样子,真有点儿不好意思,怕作品见不了人。

特别喜欢老师自己用的盖碗,是暗色厚瓷,温润的青花,盖子两面的山水画有呼应,都有个人影儿,茶碗的外面里面也都是山水画,重重青山,悠悠黛水,小舟横渡,意境太好了,忍不住凝神欣赏一会儿。
老师还问我要不要体验一下拉胚,想想时间不太够,还是作罢。
下午赶回南昌,不知道是画釉上彩太费神还是怎么的,在车上一直困的睁不开眼,怎么也睡不醒。
然而即使这样半睡半醒,还是猛然想起,我本应该画叶子,枫叶,或者其他叶子,成一套,应该比荷花更熟悉更顺手也更容易画出创意来。
想来还是没准备,突然有这样的上手机会,人一下就慌了神,有点懵,叶老师自己是画国画的,提建议说画荷花也是常规思路,而我却只记得自己爱画树木,大的水杯就直接画棵树,小的茶具却忘记可以延续这思路,画各种叶子。荷花我不擅长,在很小的空间里也难画精细。这第一次,难忘,有遗憾也正常。
这种安安静静画画的感觉真好。中间叶老师曾经拿出一幅瓷板画,已经勾好了线,是牡丹花,可以上色再烧制。我几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填色这种没什么创造性的手工,还是回到了画茶杯。
这才是景德镇能留住很多人的感觉吧,可以参与到创作中,不管外面的世界多闹腾,总还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今晚就结束假期回京了。这一趟赚了一大圈,想要体验的都体验了,下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那么,江西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