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

2025-10-07  22:05

27 2 1320

六十岁,重新学走路

去年夏天,北京老友来访。烧烤摊的烟火气里,我们举杯畅饮,起身离席时,我竟被自己的长裙绊倒,整个人扑在餐桌上。当时只觉一阵钝痛,夜里更是疼得辗转难眠,第二天,诊断结果出来——肋骨骨裂。


休息两个多月后,我走进了推拿师小沙的工作室。她替我调理近十年,听闻我的经历,语气变得凝重:“肌肉流失是中年人衰老的开始,再不干预,年纪再大些,轻轻一摔可能就是骨折。”其实两年前,她就推荐我跟着她弟弟健身,可我总在抗拒——都快六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健身?这一次,我动摇了。


小沙的弟弟叫沙洋,曾在小沙的工作室见过几面。三十出头的小伙,性子腼腆,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看着不像健身教练,倒像邻居家的大男孩。第一次健身,他先帮我做了体能测试,之后温和地说:“您到我这儿来不算健身,严格地说,是运动康复。”


没成想,第一堂课竟从“学走路”开始。


“您回家看看您小外孙女怎么走路,跟着她学就行。”沙洋眼里闪着淘气的光,“小朋友的走路姿势都是最标准的,大人是后来慢慢学‘懒’了,才走偏了。”


我忍不住失笑:“都五十多的人了,还要重新学走路?”


可沙洋一指点,我才发现自己几十年都在用错误姿势行走——头部不自觉前伸,上半身微微前倾。他轻轻按了按我锁骨上方的脖颈:“您看,这里硬得像块铁,都是头前伸熬出来的毛病。”反观脖子后方的肌肉,却软得没什么力气。后来每次训练前,他都会先帮我做康复放松,手指总能精准找到那些僵硬的结点,一点点揉开。


“女性的骨密度天生就比男性低,到了更年期后,骨质流失还会加快。”训练时,沙洋会耐心解释原理,“咱们做的抗阻力训练,不只是为了增强肌肉,更重要的是唤醒沉睡的身体机能,给骨骼‘搭支架’。”


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最开始训练,我总犯困,觉得每一分钟都很漫长;后来慢慢找到状态,一小时的训练竟倏忽就过。从一开始做动作磕磕绊绊、极不协调,到后来能熟练完成平板支撑和俯卧撑;头不再习惯性前伸,困扰多年的“富贵包”悄悄消失,后背也渐渐挺直,连我自己都能肉眼可见地“长高”了些。朋友见了,也说我走路的姿态比以前优雅了不少。


最让我信服的,是一次外孙女幼儿园的三公里跑亲子活动项目,平时从不跑步的我,硬撑着跑完全程,可跑完后膝盖疼得寸步难行。我一分钟没犹豫,直接打车去找沙洋。


他从膝盖上方开始推拿,一边揉一边耐心讲解疼痛的成因:“主要是您跑步时发力方式错了,过度依赖大腿前侧肌肉发力,把压力都压在了膝关节上,才会疼。后期训练时,咱们重点增强大腿后侧和臀部的力量,就能帮膝关节分担压力了。”不过半小时,我试着站起来走了走,膝盖竟不疼了,可以正常行走了。


“明白用力的原理,学会正确的发力方式,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这是沙洋常说的话,也是他的教学哲学。这个看似普通的邻家男孩,凭着专业和耐心,征服了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学员。他从不会主动约课推销,却总在不同的健身房间里穿梭,像只忙碌却从容的蜜蜂。


如今,我终于明白:衰老从不是从皱纹爬上眼角开始的,而是从我们对身体失去感知、懒得去关注它开始的。六十岁重新学走路,不是倒退,而是重新找回与身体对话的能力。每一次用胯带动腿脚,每一次让脚后跟踏实落地,每一次让脚趾紧紧抓住地面,都是在岁月的长河里,为自己打下新的、更稳健的生命坐标。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静静一隅   2025-10-10 11:02:24

    衰老从不是从皱纹爬上眼角开始的,而是从我们对身体失去感知、懒得去关注它开始的。六十岁重新学走路,不是倒退,而是重新找回与身体对话的能力。每一次用胯带动腿脚,每一次让脚后跟踏实落地,每一次让脚趾紧紧抓住地面,都是在岁月的长河里,为自己打下新的、更稳健的生命坐标。

  • 苍雪无语   2025-10-10 07:41:02

    返朴归真,忙碌而从容,应是生活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