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谷秀

2025-10-07  23:39

13 1 1157

用的“了”字太多了

     以前会经常翻看写过去的日课作业,看完之后还会暗戳戳觉得写的还不错,那些当时写的时候觉得实在是生搬硬套绞尽脑汁硬挤出来的文字过后再看好像有了新的灵气,我还打比方说就好像年轻时拍的照片,当时觉得又老又丑,现在再拿出来看,就会觉得还是很年轻靓丽的。以上说的是在前几期日课作业过程中的感觉。而这次的365马拉松终于跑到终点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现在很少回过头去看那些写过去的作业,就好像走过路过,然后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可能是因为终于跑到终点后的一份放松或者是不舍,也或者是一种心理上的分离焦虑,总之刚才又回过头去翻看了一下最近的几次作业,发现除了慨叹怎么就能凑出来这么多字之外,已经不怎么自觉其美了,再就是,我发现了堆砌的这些文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的“了”字太多了,有的两句或者三句的后面都带着个“了”字,如果写的好,都几乎要成了“好了歌”了。但我写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流水账,没啥哲理的营养成分,所以那些“了”字,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回絮叨一件事,颠三倒四又没头没脑的。这可能是个人的叙事习惯,也实在是思维不大连贯了,那一把子一把子的“了”字句凑成的所谓文章,怎么看也像超市里面是散装的零食,透着那么一股子粗制滥造的廉价感。写到这里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一个“笑话”,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读到那种“笑话”书,挺好玩的,那时候所谓的“笑话”,大概有点类似于现在说的“段子”。我想起来的那个“了”字段子是这样的:一位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全文用了很多“了”字,于是老师写的批语是:用的了字太多了,以后不要用了了。小时候觉得这个故事还挺好笑的,也能读出来故事是在讽刺这位老师。可是现在想想,这老师也没写错什么呀,甚至可以说批语里面的那些“了”字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有意义的呀,如果没有这一串“了”字,还真是不能言简意赅的说明问题呢。

       再想想我在作业中带的那些“了”字,起码帮我表达了叙事上的一种现在完成时语态,也表示我的一句话说完了,即使没有标点符号也能理解,并且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了”字都为我每天作业凑的字数助了一字之力。

       本次365马拉松就要结束了,和以前的百日马拉松相比,这次365马拉松时间比较漫长,在决定是否参加的时候,我还是很有些迟疑的,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写下第一篇开始,我就非常笃定的相信自己会坚持到底,虽然有时候的确很忙很累,甚至前些日子还有一天是在一次手术麻醉醒来之后依然完成了作业。再有些时候又确实觉得思维枯竭,但我会一边硬写,一边不断的给自己加油使劲,这些“加油使劲”,并不只是体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我想,我这样日复一日的写,前面写的每一篇都是在为后面要写的每一篇加油使劲,呐喊助威了。

       365日课马拉松结束了,365天,365篇,每一篇里面的每一个“了”都不可或缺,都功不可没。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静静一隅   2025-10-10 10:59:19

    我是觉得自己“我”字用的太多了,肯定因为是流水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