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毛豆

2025-10-08  01:42

21 2 2495

尺素记 364:这一年,我写了364封信

image一路芬芳



L君如见:


时间真快,又到了马十告别的时候。


刚刚过完中秋节,就迎来了马十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我已经写了整整一年的信,364封,一天不落,有时也觉得难以置信。


既然一天不落,为什么不是365封呢?


因为马十开始,我还没想好这次日课马拉松,我要用什么文体写。所以,2024年10月8日马十第一天,我写了“马十的心大心细,先写了再说”。


心大心细是广东话,意思是拿不定主意。但既然开始了,总得写啊,于是写了一篇真实想法。所以,少了一封信。


这有点像我旅行方式,只知道个目标,没有具体攻略,就出发了。但这其实也是我的经验,只要出发,路上总有风景。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




既然已经启程,那这365天到底写什么?


我公众号一直写着游记,日课想换种形式,一种更适合长时间书写的形式。


我想过写小说。但自己能力有限,目前还掌控不了这种文学形式,还是算了。


想过写非虚构。真实发生,还原事件本身也不错。


可以写日记。但日记毕竟偏个人,有些内容不太适合大众阅读,硬要去美化,未免失真,也就失去了意义。


或者以书信的形式,记录当下,寄给未来的自己。这比较有趣。虽然觉得当下没什么可记录的,日常也没什么新意。但当我偶然间读了一些二三十年代人们的往来书信,发现竟是那么有趣,完全陌生的经验。


家里有一本汪荫祯写的《徽州记忆•1938》。这是一位徽商后裔的回乡日记。作者汪荫祯祖籍歙县,因抗日战争迁校途中辗转来到歙县避难,居住于歙县许村、呈坎、潜口亲戚家中。日记跨度为一年,时间为民国27年(1938年)所记,为汪荫祯避居歙县其间之所见、所闻、所为。


汪荫祯当时处于丧妻不久,幼子带亲,有学不能上,有家不能回的逃亡状态。徽州人成亲都很早,成了亲再出去读书做生意是常态。


这本书内容既复杂又丰富。比如记录了居住地的民风民俗,时局变化,等待返校继续学业等。对抗日战争和欧洲战事形势有大篇幅的报刊摘要,留下了大量的信息,弥足珍贵。


自古以来,多少圣贤之说即使一些典籍结论,也常有见仁见智的看法,更不要说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文字了。


胡适论述詹姆士“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所以,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大众阅读,这些民间日记、书信、文书等更具有价值,也更受欢迎,理由便是它的真实性和个体意义。




题目“尺素记”是什么意思?


尺素,即书信的别称。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吕向 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於绢。”


后为书信别称。《周书·王褒传》曰:

“犹冀苍雁頳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


尺素记,就是记录书信的意思。


不过是附庸风雅,没什么深刻含义。


只是2000多年前,古人就发明了用书信这种形式,来进行沟通及寄托思念,而如今却几近消失,不免感慨。


既然书信已是古老的模式,那就索性用更古老的别称来作为题目。


那日同握瑜姐聊天,说写了一年的信,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有时翻翻前面写的文章,觉得很陌生:这是我写的吗?


又不免有些得意,有的写得还不错嘛。可为什么当时写的时候,觉得搜肠刮肚,很不怎么样呢?还真是个迷。


今天写总结,翻开第一封信:《尺素记 01:好古》,觉得写得还真不错呢。


这封信一开始就说想写信给你,于是讲了一大堆理由。比如电话里说不清楚,Radio communications将我的声音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给你时,一路跋山涉水,会耗掉很多内容,到了你那里,就只剩下声音了。意思是没了感情。哈哈,多么牵强的理由。


然后又说,写信这种古早的方式,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是件很酷的事。又读木心的诗给你听。一点一点,让你读信时,心也跟着慢下来。


又讲了“好古”的故事。一扇,一画,一诗。“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果读这封信,能让你在繁复的工作中,抽离几分钟,安静片刻,那么也就有了意义。




昨日中秋。一年又快过去了。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星期三”。中秋一过,今年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去年中秋后,我写了一封“秋夜随感”。


你说,今生大概就这样了,已过不惑之年,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曾经的财富梦,生活只是过得去罢了,要怪就怪年轻时没好好努力,浪费了大好光阴。


今晚看月亮,便想起你说的这番话。或许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求的其实就是你所得的。


我的好朋友林姑娘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怎么过都不会活着离开,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呢?


《明朝那些事》的结尾,作者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大家,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们曾经非常在意的事,多年后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小时候觉得期末考没在年级排名是天大的事,高中毕业又觉得没考上好高校是天大的事,恋爱时觉得失恋是天大的事。可现在回头再看,大概很想安慰那时的自己:嗨,没什么大不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只是客栈,我们都是旅人。享受这一趟旅程的过程,才是真相。


既然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那就在自己的认知下做出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要走,别人无法替你走。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使命的。你想啊,既然最终生命都会消失,那为什么还要来走一遭?这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既然过程才是真相,结局还重要吗?


况且,永远不存在来不及,只要做就有收获。你看今晚的月亮,我几乎可以断定,再过几天,九月十五的月亮,也好看,并不会比八月十五差。


学到现在经典,我才明白,我这一生要修的功课,就是《大学》八目中的“诚意”。


那日我作了一首小诗给你,你还记得吧:


清辉冰魄沐霜华,小影诗书松萝茶。

谁家婆娑木樨子,一缕香馨透窗纱。


翻开这一封封信,终于明白,原来这些平常记录,便是最珍贵的生活点滴。仿佛解药,疗愈彼此。


还有什么比记录更好方式呢?


马十虽然结束了,信不能停。我会用这样的方式,一直记录下去。


好了,真要说再见了。


我是说,马十,再见。




2025.10.7

(日课第十季写作马拉松结束写满365篇)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二班毛豆   2025-10-09 22:22:20

    谢谢静静一隅老师鼓励🌹🌹🌹

  • 二班毛豆   2025-10-09 22:21:53

    谢谢握瑜姐,享受旅程🌹🌹🌹

  • 静静一隅   2025-10-09 15:07:13

    好喜欢毛豆老师的文笔,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太让我佩服了,向您学习

  • 握瑜   2025-10-09 12:59:57

    不能停,继续享受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