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到今天,雨一直在下,扯天扯地的这种,淋漓不尽。忽然就烦了这雨天,容易让人沉溺在某种情绪里,容易让人想起一些曾经伤感的瞬间。
国庆节的几天,终究还是累着了。回来的这几天,总是倦怠感满满。因为是雨天,要接送女儿上学放学,在拥挤的车流人流里,在潮湿浸渍的天地间,心情怎么也开朗不起来。
这两天给孩子们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讲到李白的生命状态,漫游、饮酒、赏月、作诗,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活法,但这却不是李白认为的理想的活法。曾经的他,十五岁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可直到 44 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看见过朝堂的模样,看见过王公贵胄谄媚的嘴脸,看见过杨贵妃的花容月貌,唯独没有触摸到理想成为现实的感觉。在我的想法里,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与朝廷的官场秩序,有着严重的不合拍。他只能成为浪漫的诗人,注定无法成为油滑的政客。因此,《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其说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毋宁说为为自己郁闷的人生作了一次彻底的开解。一样的,才情横溢如李白,一样也掀不开现实重重的厚布,只有说服自己,才能完成与命运的和解。我们看李太白,总是习惯用飘逸洒脱来形容他,其实生命的每一种皮囊下面,都包裹着不得已的妥协与退缩。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理解我的这种解读,至少,我不愿意用那些所谓的参考禁锢自我的思考。读诗读文与写作一样,一定要有自我的认知与表达。
盼天晴,与姐妹们赏一赏秋色,终究,我们还需要在自然里抚慰这些日子的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