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你:
此时此刻,还好吗?
你有没有觉得,现代人的一生乡土观念越来越淡薄?因为很多人不再像老辈人那样一辈子被捆在出生的地方。
他们一般都会在中学毕业后去外地继续求学或谋生,之后有可能还会在若干个地方工作或生活。
那么,你觉得一个人会经过多长时间才会对另一个原本陌生的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呢?才会对那里产生家的感觉呢?
我记得刚到北京工作生活时,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周末还会回原来的城市,然后又会在周日深夜回到北京。
每次一出站,步行回不远的住处时,陌生的街头行人接近于无,身旁是一辆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只偶尔有几个推着行李箱的人一次次招手,试图能拦住某辆出租车,待看清有客的字样时又失望地放下。
和他们相比,我们还算幸运。但是,我也几乎每次都会抱怨,“北京有什么好?”
是啊,在原来的城市已经生活多年,熟悉它的每个角落。尽管那里并不完美,甚至有很问题,但那又怎样?好像每个人都很知足,其中也包括我。没错,什么都不缺的生活,没有理由不知足。
我当时几乎不在北京理发,总是把头发留得长长的。等回到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店再找熟悉的师傅整一次,理、烫、染。因为难免会比较。两地的消费水平毕竟不在一个水平。
你说,我能不抱怨“北京有什么好”吗?
不过,我已记不起究竟是从什么时候不再说这句话了。
也许上一次还是在七八年前吧,当时我们还住在二环里边。
有一个周末,我去附近的水果店。没想到店里的卷闸门完全放了下来,墙上还贴着一个A4纸打印的通知,说是迫于经营压力要闭店,可以在某月某日前为顾客办理退卡。可是,我注意到这个通知太晚了,之前办过的充值卡就没来得及退钱。
一个面积不小的水果店,能有多少利润支付黄金地段的房租?其他的店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在那里生活并不是很方便,尤其是买菜方面。原先还有一个菜市场,但迫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关闭了,附近只有一个不算太大的超市,里面的东西还很一般。
只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就习惯了这种不便。而客观地说,北京也自有它的好。
你知道吗,今天出差回到北京,又是走在熟悉的街巷上,我和一起的两位同事说,哎呀,还是回家好,好像一下子踏实了。
可是,具体哪里好呢?
是气候更好吗,天气更舒服吗,设施更现代吗,城市景观更美吗?并没有。而且我也并没有想到这些方方面面。
但是,这句话就那么脱口而出。
应该是猛然回到了一种熟悉的气息、熟悉的氛围、熟悉的感觉中,所以才有这样自然而然的反应吧。
是的,因为熟悉。
而且,你发现了吗,我很自然地用了“回家”两个字。
当你把某一个地方当作家,也意味着你再没有拿另外一个什么地方和它相比。当然,也只有在这里,你才安心。
好了,终于可以好好地在家安心睡个好觉了,我们就聊这些吧,明天再会。
祝好。
你的亲爱
20251016
(文中图片为今日在外地晨跑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