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出去散步,折了个柳枝想回来比着画,搁那儿之后畏难就拉倒了。今天上午正在画花儿,老妈出去散步回来了,抬头一看不禁乐了:瘦瘦的老妈手里举着一枝竹叶,穿着厚墩墩的棉外套,另一手拎着一大包吃的。我笑着低下头继续画,老妈把竹枝放进笔筒,一边问我早饭吃没,我说没,老妈便摆弄着买回来的东西喊我先吃点儿。不好意思让老妈着急,就放下画笔拿了个韭菜粉条包子吃着一边热了包牛奶喝。五分钟吃完了继续画。
不过这次比较有觉知了,不妨碍老妈吃午饭,于是十点半左右画完花儿这部分,就决定收工。这两天画画开始有了些心得:一是不能急,二是没有完。所以,慢慢来,补补添添改改才是常事。
收工拍了两张照片,再看挺拔的竹叶,和远处绵绵的柳枝。一下想起什么竹枝词柳枝词,就信手搜了一下。其实大概从意象的角度就能感受到,竹枝更硬朗,柳枝更柔美。搜出来看到说竹枝词源自巴渝民歌,杨柳枝(折杨柳)源自汉乐府。
不论是竹是柳,我们遇见过的植物,如同经历过的事情,都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人生电影的一帧帧蒙太奇。竹和柳塑造着我们人格的不同侧面。花也一样。画着这些有的没的的小花,一点点创造着自己喜欢的意境,或寻觅着记忆中那些消逝了但在现实中又无法重现的美好时光,自己给自己一份惊喜,可能这就是乐此不疲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