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10-20  19:50

238 5 812

嗑瓜子的成长史(3)

印象中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我嗑瓜子都有一种仪式感。选择一个空闲的时间,在桌子上放一堆瓜子,然后边嗑瓜子边听相声磁带或一边看书。相声呢,当时家里有经典相声选的一套磁带;书呢,就是公案、演义、评书类的书。一两个小时,自己沉浸其中,看着眼前的一堆瓜子变成更大一堆瓜子皮很有成就感。这带来一个相应的后果,就是嗑成了瓜子牙。上面一颗门牙和下面对应的一颗牙,都有一个凹槽。成年以后,不知怎么说起来瓜子牙,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没想到自己就是。可见,嗑瓜子的功夫之深啊。

到了高中和大学,就不怎么嗑瓜子了。2010年元旦,我开始第二次嗑瓜子的高峰,是为了戒烟。那时买正林的大桶西瓜子。虽说嗑瓜子戒烟是个偏方,但对我来说很有效。大概嗑了3桶,不想吃瓜子也不想抽烟了。这个有效期大概有十二年时间。

成家以后,除了戒烟的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嗑瓜子之外,很少买瓜子了。原因很简单,我爱人不喜欢看我嗑瓜子。她说,看了不舒服,认为只有闲人懒人才嗑瓜子。我也能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小时候家里姊妹多,只有父亲一人在外工作。对于买零食吃,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用心理学术语来讲,为了杜绝此欲望,直接使用了“反向形成”这个防御机制。她直接把嗑瓜子定义为“不好”,这下问题解决了。我不能在家吃瓜子,就是她解决问题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当然,我虽然是心理咨询师,但我也没有分析她。我的办法是在家里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不经意地把瓜子拿出来,她也会跟着嗑。嗑完,她不否认看电影嗑瓜子感觉很好,但还是要把过去的对嗑瓜子是闲人懒人的信念再重申一遍。到最近几年,我看她有时候,自己也会嗑一会儿。我就知道,那个闲人懒人的信念已经基本上松下来了。但我也不会嘴欠地去夸奖或调侃她,而是默不作声,因为我知道一旦去夸奖她,就会再次激活那个过去的信念。她有时嗑了瓜子也会略微有些自责,说嗑瓜子上火了。我也是附和一句,是,吃多了是上火。就这么一个小小行为,背后的基本信念要发生改变,不容易啊。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微信用户   2025-10-22 08:26:57

    看到老师写的嗑瓜子 我就想起我以前吃瓜子 大家围坐在炉子四周 嗑着唠着 有时候激动了瓜子皮会噗地飞的老远找了个清净地儿落下来 深夜 大家纷纷散去 仿佛只留有一地的瓜子皮还在纪念着刚才热闹的场景

  • 微信用户   2025-10-20 21:36:53

    嗑瓜子写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的生活状态,亲切,自然,就像照镜子一样照见了自己。接着又自然而然的过度到了心理咨询专业领域,个性又具有共性,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每个人也都在不知不觉中信守着家族/家庭中的信念/信条,哪怕是错的,依然遵守着,改变信念太难了。

  • 廖振圻 Teemo   2025-10-20 21:16:45

    🌹🌹🌹🌹🌹🌹🌹🌹🌹🌹🌹🌹🌹🌹😏🌹😏😏

  • 灵石   2025-10-20 20:38:44

    哎!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