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我第一次使用影印机的“海报效果”。
早上九点到十二点,整整三个小时,我都在为重阳节的学习材料忙活。先是跑到三楼的中学图书馆,翻来找去也没找到想要的。不过还好,图书馆助理 FC 同事帮我留了本《青年文摘》——她一向公私分明,到点就走,不多做也不少做,至于有没有“少做”,那就见仁见智了。比如有些书该包书皮,她就没理。不过她也有做得好的地方,像是最近买了几本新书,其中一本是何紫的香港故事,我觉得挺适合九年级学生,就是繁体字,得转成简体。
中学馆没找到合适的,我又转战小学部图书馆。以前的馆员 P 老师选书很有眼光,买的中文书图文并茂,特别吸引孩子。我一进去就看到好几本喜欢的,一口气全借了。抱回教室时正好赶上自修课,我就挑了几本带到五楼,边看边琢磨怎么把内容提炼出来。最后决定,还是选资料最丰富的那本吧。
材料选定,下一步就是打印。我在自修室外的影印机上试了试,选了放大功能,把一张 A3 纸的内容放大成 25 张 A3 纸,整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下课铃响,我也顾不上吃午饭,趁热打铁,把打印好的资料一张张贴到教室的壁报板上——因为放大会留白边,每一张都得先剪裁,前前后后花了大半个小时。
下午我还有一节课,不过是在第二间教室上,所以我提前准备了移动海报,打算让学生阅读后自己出题、互相回答。
其实现在 AI 就能自动生成课件,YouTube 上也有现成视频。但光让学生看视频,他们转眼就忘了。今天,是我第一次用影印机把材料放大做成海报——虽然费时,但值得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