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2025-11-04  04:28

7 1 1186

学习管理

读大学时,我对那些学“工商管理”的同学总有点不以为然。说实在的,那时候我连“管理”具体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就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打算做生意的人才会去读商科。这种想法,大概和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从爸妈到三个姐姐,全是靠技术吃饭的。


在我工作的第三间学校待到了第二年,有一天校长突然找我谈话:“D老师因为家庭原因,明年不再担任科主任了。她推荐了你接任,我想问问你的想法。” 我又惊又喜。喜的是,我才刚来学校不久,D老师就这么看得起我;惊的是,我总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怕担不起这个责任。


在学校里,我和大部分同事关系都算不上亲近,但也没被针对——大概是因为我太“与世无争”,没有上进心,也没什么威胁性。其实,说白了,我没有职业规划,每天都在混日子。


我有个大学同学,当年成绩和我差不多,但她比我积极得多。我一直懒得去读硕士,她却早早报了课程。有一次因为教授打分低,她拿不到奖学金,还特地打电话向我诉苦。后来,我主动陪她去学校办公室,在另一位系上老师的陪同下,找那位教授沟通。虽然我全程没说什么话,只是默默支持,但最后她的分数真的被改了过来。


这个硕士学位,也成了她两年前跳槽到另一所学校、当上部门主任的关键筹码。要知道早在二十年前,本科学历就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我的大学同学几乎都会读一两个硕士来“傍身”。


升值后,大学同学的工资也从普通老师水平涨到了主任级别。虽然空降到新学校后,她遭遇了不少排挤,理想不被支持,但她在家长教师会却能大展拳脚,出色的表现也得到校长的肯定。也正因为做了科主任,她经常在我们三个大学同学的群里发表感慨。


据她说,当上部门主任那两年,简直像读了一个“职场人情世故硕士”,每天都要和各种人打交道。从她的经历里,我慢慢理解了:所谓管理,核心就是“管人”。而这恰恰是我最不擅长的。


在学校,我总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一部分是担心别人做不好,一部分是习惯了“不放手”。结果工作效率一直不高,每天都走得特别晚。也正因为缺乏管理能力,我的生活严重向工作倾斜,再加上其他原因,在应该恋爱、结婚的年纪,反而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管人”的能力,甚至影响到了我和家里印尼工人姐姐阿苏的相处。去年九月她来家里之前,我特地查资料、打印了一本工作手册,想着怎么和她交代家务。可后来我并没有花时间教她,基本都是三姐在带。工作手册长期放在了抽屉里。


要想阿苏能帮上忙,就得清清楚楚地提出要求。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地方是:提了要求,却没有跟进。今年九月中,在她工作满一年时,我拟了一份每日清洁清单,但之后一直没检查。每天回到家,我累得往床上一瘫,什么都不想管。可人就是这样,你不管,她就能懒就懒。


昨天我问阿苏,每天的深度清洁做得如何,她说她没有按清单做,但“想起来就会做”。我气得不行,但还是平静地说:“明天我把每日清洁表打印出来,你做完一项就打勾。”


朋友说:“阿苏很精明。” 说得一点没错——都是我惯出来的。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黑土   2025-11-04 09:22:47

    为什么我恰恰觉得管理是件不自然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