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孩子研学,不用上课,作业也少,我看他心情很美丽。我说,你这几天很开心啊。他说开心是开心,要是能做面包,就更开心啦!”说着便催我买面粉,还补充道家里白糖没了,用红糖替代也可以。我让他先写完作业,他欣然同意,马上就去写了。
可到了吃饭时,他又缠上了我,执意要我骑车去买,还说“骑车更快”。我提议网购更能选到对口的材料,成功率高,他却不依。“外面又下雨又冷,我不想去,叫爸爸去。”我推给孩子爸爸,没成想爸爸也摆手:“我不去,要买,你们去隔壁超市买。”孩子也不想去:“楼下有点黑,来回还要半小时呢。”
眼看他还在软磨硬泡,我灵机一动:“你确定家里真没面粉了?再仔细找找,好像上次买错了,把生粉买成面粉了!”他又开始和妹妹一起翻储物柜,先是找出糯米粉、生粉,最后拎出一袋没贴标签的袋子。拆开一看——居然是面粉!“耶!面包大赛,完胜,面包大战开始!”欢呼声响起来,一场热闹的“面包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兄妹俩凑在平板前,跟着美食视频一步步操作,牛奶、面粉、红糖、酵母……一种材料接一种材料往盆里加。随后,四只小手齐刷刷伸进小盆揉面团,不一会儿就被黏糊糊的面团裹住,活像沾满了烂泥巴,开心得像小猪佩奇去踩泥坑似的。最后,他俩又撒上干面粉,一点点把“黏土”似的面团从手上剥下来,一会儿挪到砧板上,一会儿又在桌面上揉按,折腾半天,总算把面团揉好了。这场大战果然场面有点壮观,声势有点浩大,我一直在旁边提醒,不要弄到衣服,面粉面团不要弄到椅子上,地上……
我一边看,一边说:“这不就是在做馒头嘛!”大宝却一本正经地说,他在做面包,还让我帮忙端来温水,把面团放进去醒发。没等多久,面团真的变大了。哥哥盯着面团笑道:“它原先像个驼背的小老头,现在总算长高长大啦!”妹妹也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边说边做动作:“不对不对,它之前是这样缩着脖子、耸着肩膀的,现在肯定是开心了,才舒展着身子跳舞呢!”说着说着,两人仿佛已经看到了面包胖乎乎、焦黄焦黄的模样,闻到了那喷香和甜香。
孩子的快乐总这么简单,和我们大人关注的东西完全不同。不过是捣腾面团、跟着视频学做面包,却能让他们笑得眼睛都眯起来——这和看书、写作业的感觉不一样,是带着新鲜感的调剂。家里明明有现成的面包、馒头,他们也没多爱吃,可就是喜欢对着美食视频琢磨,亲手把材料变成成品。或许这就是人的天性吧,总盼着能亲手创造点什么,而这份“自己动手”的劳动,恰恰藏着最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