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跑完了,从另一边路回家。路过实验中学,看一帮学生拿着笤帚簸箕扫地,多少年的劳动美德,传承至今。
当年,学雷锋,“五讲四美”其中一条就是爱劳动。我记得得知批准加入少先队的时候,我正在教室外面扫地呢。当时感觉特兴奋特骄傲特自豪。
在家里,父亲对我们扫地要求很严格,先洒水,扫地时候要求按住笤帚,一道一道压茬扫干净,不许扬尘,也不许偷懒,所谓的“给爷爷(陕西方言读二声ya)画胡子呢”,就是扫地扫得不认真。
劳动光荣,学校扫地,劳动委员把值日表每天更换。一放学或者是跑操期间,有时候都顾不得洒水,把凳子一个个翻到书桌上,一排排扫过去,尘土飞扬。有偷懒的拿着一把笤帚,从最后面桌子一直钻到第一排,边钻边挥动手臂,把灰尘纸屑扫到两边,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回到课桌的同学一个一个拿出抹布又得抹干净才能得坐。前几年看到公路扫地,有农民自制的扫地机,在小四轮后面装个电动机,三把扫帚像风扇一样绑在后面旋转,纸屑灰尘都飞到旁边的地沟草丛里了,这跟那些钻桌子扫地的办法如出一辙,无师自通。
也有仔细的,记得初中有个叫姜良的同学,个头最高,穿一身军装,非常俊朗。不但扫地扫得好。还用报纸把窗户玻璃擦得非常干净明亮,这可能就是部队家庭的熏陶结果,让人好生佩服。
上小学时候,班主任老师房间与教师都是紧挨着,也许是为了便于监督。我记得有年冬天,扫地时候借了老师的塑料盆洒水,还回去时候随意一放,结果是放到蜂窝煤炉子上了,毁了老师一个盆,心里也不知窃喜还是抱歉,因为不大喜欢班主任的约束吧。
大学宿舍里,扫地少,主要是拖地。开始是大宿舍,一般周末我主动把地面拖干净,床单被罩换了,心情大好。当然床单被罩是学校一学期25元统一包洗。宿舍里有同学贴的刘德华、伊能静海报,还有手巧的朱同学叠的千纸鹤,别有一番滋味。
工作后,上班特积极,早早就去打扫拖地跑着接电话,得到老同志赞许是最高兴的事。
1999年6月,移动公司刚成立,就我们十几个人,但是心齐热情高涨。周一上班,每人一把扫帚扫操场。那是为争一口气,也是团结力量的方法。后来,也就理性了。花钱包出去了。不然大夏天,扫完地灰头土脸的去上班,衬衣领口也是灰尘和汗水,还得注意形象和效率不是。先一天晚上打扫卫生的阿姨把地板弄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也免了湿地黑脚印。
看金庸的《天龙八部》,扫地僧那是一等一的高手,武功和修为皆为上乘。看来扫地还有强身健体磨练心性的作用。
扫地,不单单除却尘埃,也是扫除力,其实更是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