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山先生
何強毅
很小很小的時候
就曾聽我的祖父
父親母親及族親
講著你的關於
——"好德"的故事
我這個不孝的
你的破落的後代
曾住過東街菜巷内土地巷對面
那不足兩米高破舊的老屋
也算是和你比鄰而居
在你住過的飛簷翹角
開著黃色花的官蘭
與粉紅色玫瑰花掩映
何衙埕的古大厝裡面
和玩伴一起跑進跑出
也時常迷過路出不來
從小學戴上了紅領巾開始
曾多少次在清源山東麓靈山腳下
春遊野營交遊
夜晚上圍攏那篝火一圈
蹤情的舞蹈狂歡與歌唱……
我不知道有過多少次
坐在這一方碧綠碧綠的草地上
仰望著星空
不知道那就是你的
永恆的閃閃爍爍的文字
更不知道古往今來
有過多少前輩先賢在
文字的照耀下
沿著你的足跡來到這裡
萬裡之外
前赴後繼的阿拉伯人的後裔
也曾在這裡祭拜狂歡點燃著聖火
三賢四賢的聖德
與海洋般浩瀚無邊的親情
已融進我們部分的細胞與血脈
瞬間發覺一冊站立著的
厚厚實實的《閩書》
已成我的一方身邊的秀麗風景
它的心和大地緊密相連
天長地久地在大石盤上屹立
猶如一颗鑽石或一葉風帆
曾有過八級多的地震也沒
改變它的風姿氣質與愛情
更仿佛覺得這就是你呀
我的先祖 你的風範已成
這風動石般的永恆的雕塑
注:鏡山先生,為作者先祖。族徽爲“好德”。何喬遠(1558~1631),字穉孝,或稱稚孝,號匪莪,晚號鏡山,曾在清源山下創辦镜山書院,明·晉江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是傑出的方志史學家。他博覽群書,裡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遺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何喬遠宅在泉州郡城東街菜巷何衙埕。 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
2018年6月15日清晨
作者簡介:何強毅 ,筆名:河流、鐘淩。1956年4月出生於泉州市東街。1974年7月,畢業於泉州五中。1974年7月至1978年8月,為上山下鄉知青。1983年7月,福建師大歷史系歷史專業畢業,曾先後在泉州七中、泉州市機關幹校工作。1996年4月,正式調入華僑大學工作,曾先後在華僑大學宣傳部、教育工會工作。為華僑大學副研究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鯉城區作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