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活力差的孩子多了,自然而然就对体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有了切肤之痛的体味。我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但是收效甚微。我也一度怀疑这些孩子是不是天赋所至,才这样呆板与木讷,一副“你讲什么与我何干”或者“我只是来完成我妈交待的事情”的态度,让我几乎完全放弃他们。我也曾恨他们到“既然不可救药,那就随便你们吧!”听之任之的地步。但是,只一次这样的敷衍过后我便生出许多内疚与同情来。如此反复的情绪在与这些孩子相处过程中来回切换,构成了我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随着我不断地学习与提升自己,我渐渐地发现,问题不在这些孩子,在于我。我,没有活出让他们羡慕的样子,所以,他们也没有被我影响与感染。有一天,我突然间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感恩这些孩子们。他们来到我的身边是来唤醒我的!他们只是给了我一面镜子,让我映照出自己,那是一个没有活出自己、没有淋漓尽致地体验到生活中爱与恨、精彩与痛苦、真实面对的痛快的我。我需要在他们的启发下,把这一切活出来!
于是,这样活的榜样们渐渐地走入我的视野。我开始向他们学习,调整自己,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我都向内心最真实的自己靠近。以前我总担心得罪谁或者亏待了谁,现在我总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只有我自己活得痛快了,才有可能展示给旁人一个好的“我”,才会影响别人也痛快地活出自己。我必须解释一下,自己活得痛快并不是要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假设这样的逻辑:“我痛快了,别人就会受委屈。”实际上大部分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现在坚定地认为,不管是我自己养育孩子,还是教育别人的孩子,都是我最大的福报。陪伴他们成长就是在重塑一个我。我要在与他们同行的日子里活出一个幸福、洒脱的样子,只有这样,我才有资格引领他们的人生!才有资格对他们说:
“孩子,我希望你能旁若无人地活一场!就像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