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般若

2018-07-28  08:26

318 0 0

奶奶84岁时

她从过了年就告诉别人自己85岁,中国传统有个说法,使很多老年人对于73和84这两个年龄阶段特别敏感。依稀记得奶奶在大约73岁的时候,经常念叨,看看奶奶能不能迈过去这个坎,那时候我很笃定,告诉奶奶,肯定能!您能活到至少84岁。奶奶欣然地问,你咋知道奶奶能活那么久?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人活到八十几岁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没有告诉奶奶我做这个保证的原因,故意保持了神秘感,只笑笑说,我就知道。但我心里,是有预算的,我想当我大学毕业,工作成家,差不多就是奶奶84岁的时候了,那时候我就有能力给她买好吃好穿,好好照顾她了。转眼,奶奶就走到了84岁的年纪,这一年,奶奶开始说越来越多的丧气话,她说今年特别不顺当,走路总摔跤,自己数了,到现在一共卡了七十个跟头;奶奶说活够了,就盼望能看到我有个好归宿她就放心了。这一年,奶奶说话像是跟人聊天,又像是自言自语,她好像什么都要自己干,但发现力不从心的时候还不甘心,年轻时勤劳好强的性格不改,可是很多事,她已经做不来。今天很早,在我平时作息生物钟还未清醒的时候,她就叫我起来吃饭,她说给我蒸了鸡蛋羹,我的精神和都身体极不情愿在此刻离开床,但我知道我肯定睡不了了,于是我起床去厨房,打开锅盖之后,发现锅里是一大碗葱花水,我说奶奶你没放鸡蛋吧,奶奶说怎么没有,我放了两个,还切了葱花。边说边伸手把锅里还烫着的“鸡蛋羹”碗端了出来,定了两秒,她也发现那是一碗加了胡椒粉的葱花水,但她拒不承认没有放鸡蛋,坚决说我放了两个鸡蛋哪去了,于是打开橱柜,发现了两只鸡蛋,奶奶半点不迟疑地拿起一只鸡蛋,同时把那碗煮好的葱花水倒掉,又重新磕破了一个蛋倒在碗里,边倒边说,这鸡蛋不好,鸡蛋坏了。我问哪里看出坏了?奶奶说,你看那清汤寡水的。我说那是您没放鸡蛋呦。奶奶说不是,你看那碗里的。我看了下,没看出什么异样,便问奶奶,您是说这蛋清有问题?奶奶转移开话题,说,我那是放过两个鸡蛋的,厨儿里那两个是我又放进去的。
奶奶的刚强个性让我们都习惯于不参与奶奶做任何事的决策,习惯于在她的习惯之下生活,习惯性地觉得她还很明白能自理,但这一瞬间,我彻彻底底地明白,是我们对她的关注太少了,她好像在认真地说话,但其实已经前言不搭后语,她按照自己的已有的观念去处理任何事情,她难以接受一点改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大多数人是不对的,这些在很多很多小事情上已经体现出来,跟她讲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她马上会转移到另一个她觉得有道理的话题上。以前我们知道她的脾气,所以她说什么我们就不太认真,随她去说,实在观点不同了,就控制不住嚷嚷两声,但这种反应是基于认为奶奶思维还清晰的时候。慢慢的,就在这一年,奶奶的糊涂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她要我多喝点米汤,说不喝不行,我刚盛好米汤,又要我吃点干粥,不吃点干的也不行。她让我把出门鞋子给她找出来,我问她是不是这一双,她说不是,要绒面的,我说这就是,她看了半天才说就是这个。她要炒盐,叫我给她把电饭锅拿到屋里去,我想炒盐应该用炒锅吧,我问她确认了两遍,她坚持要电饭锅,于是我把电饭锅拿进来,她说不要这个......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如果我们还把她当成成年人,就会有很多无奈,有时还会赌气。但是如果转变思维,把她当成“老小孩”,就会意识到她的弱小,就会有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包容。
奶奶84岁了,还在坚持认为她为我蒸的鸡蛋糕对我非常重要,虽然我的假期早晨最需要的就是自然醒来,而不是五点多就被她突然的闯入惊醒。以前我会因此而情绪不好,觉得她不能理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就像今天早晨,我还强忍着起床的火气,去厨房端饭碗,直到我看见那碗“加了两个鸡蛋”的葱花水,我想起了,小时候,我最赞不绝口的,就是奶奶蒸的鸡蛋糕。


上一篇

^点击打赏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