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城

2018-12-31  19:58

387 1 1509

嗨,乖宝宝

        我一直是个乖孩子,打小就听妈妈的,她不接过来的糖果,我多想吃都不会说,也听哥哥的,人家要看大风车,我就乖乖换台看大风车,人家生病不去学校,我就一步三回头,脚步都挪不动,最终我也没去成学校,我成了全校唯一一个因为哥哥不去学校而请假的学生。因此我自我意识觉醒的很晚,在那之前,从没有以自己的角度想过任何事儿,现在想想,多幸运的事儿,任何事儿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你只要不负他们就好了,可是这份幸福感,是在事后回想时才觉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多轻松啊,不自知,也不知世事,无悲无喜,就做小乖乖就好。
         十一岁那年夏天,如他们期待,我小学毕业了,还算幸运,成了最后一批只上五年小学的幸运儿,我的一大半同学都被迫留级,自动成为六年级学生,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恰逢县城实验中学开校,面对全县招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我又稀里糊涂的要去县城上学,我并不开心,因为我要住校了,我不能跟我哥哥一个学校了,我要自己一个人了。
         入学报道那一天,我至今不敢回忆,脑子里最深的印象是天快黑了,妈妈要回家了,而我要留下来,留在我现在想起来还不那么愉快的实验中学,她问我一个人行不行,我哽咽的回答“行”,其实心里好无力,好委屈,可是他们又希望我读实验中学,我还得背负着这份期许,我特懂事儿的给了肯定的回答,转身就哭成鬼了,而那时候,我身后,空无一人,我就像一个人站在山坡上,山顶有一棵树,数上结满了果子,我得往上走才能拿的到,可我却只想下坡,而他们想让我拿到果子,我磨磨蹭蹭到了傍晚,到了妈妈也转身离开了,坡下再也没有一双眼睛会看我,我只能成为一只孤独的小兽,昂着头往上走。之后就顺理成章了,伴着被压制青春期,我一点点觉得我是我了,不再是儿子、弟弟、中学生,我就是我,还是那么乖,寄宿教会我最多的,是察言观色,是多想想别人,是心思更细腻,还是很幸运,没有因为他们照看不到而选择变成一个坏小孩,没有因为叛逆而荒唐了中学。
        而我跟文字的缘分,也要从那时候算起,蔫头巴脑的一小孩,没什么出众的,不会说话,不好看,学习也勉强,只有在书里才能有一点虚妄的自大,天老大我老二,其它的爱谁谁。这份快感令我很着迷,也越来越有自己了,自那以后书店就成了我心中的天堂,做梦都想有一天可以躺在书店里,这梦到今天还没实现。可文字与我,就再也没可能分开了,看的多了,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会儿我同学印象里的我,就是个小书呆子,一有空就搬把椅子搁阳光底下,有什么看什么。
        学生时代的底色都是灰蒙蒙的,我高中选了理科,又生在河南,自己也不是很有天分的孩子,学业于我,如山海,如天书,应付他们就够我忙的,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况且学校也不是很愿意我们花时间在读所谓的闲书上,也就期待着假期啦,每回假期都央求着买书,为此答应了好多不平等条约,比如每天打扫卫生,比如不看电视剧,比如做早饭...那会看的文字都是偏温暖的,散文居多,时时羡慕人家的文笔,觉得这辈子都写不出那样的美文。后来喜欢上了故事,传奇话本,鸳鸯蝴蝶,三毛沧月,拣着轻松温暖的看,想着在故事里见识世界,明晓世事,时至今日,也不甚明了,倒是学会了各种细腻的小心思,这份细腻,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疑惑,越发看的多了,也更杂了。
         一会儿就是新的一年啦,乖孩子还是会乖乖哒,书还要读,钱还得挣。年初的目标基本算完成,这一年收获满满,从失恋里走了出来;读了一直想读的《三体》;没有因为自尊而错过跟英英姑娘的友情。秋天参加了写作营,认识了如此可爱的你们,一起把心里的千千心结写成文字,这样的感觉真好。
        就写到这吧,再见18,你好19。
       


上一篇

每一份肯定都是莫大的鼓励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