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绒 7组

2019-01-29  20:36

282 0 686

念家的感觉

家乡到北京的铁路距离有1500多公里,长长的铁轨连接起思念的距离,而我在铁轨两侧来回奔波,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快六年。
也不知道是定律,大学班里每天吵吵嚷嚷想家的,都是家离学校近的那些同学, 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实现从宿舍到家的转移,他们还经常对回家显露出无比期待和迫切的心情。反而是我这样家离得远的,一入学就做好只有放长假才会回家的心理准备,或许知道回一趟家比较费时,故而念家的心情也被强制变成淡薄。
但这样的心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主要体现在越长大越念家,越珍惜在家过的那些日子。刚来大学时,每逢假期,都是想着要和同学再拓展一片旅行地图,去探索那些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的风土人情。而到了研究生时,则是逮着假期就想回家,即使想出行,也是想着如何和家人一起度过短暂的假期时光。“念旧”的心情越来越凸显:翻看自己小时的照片,和父母唠唠儿时回忆。
个人觉得这种“念旧”的倾向,不单纯是“年龄大”的体现,而是在平日里面对的纷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压力时,通过回忆自己过去经历的人和事,试图从中寻找答案:在社会经历中自己“分化”成了这般模样,对事情有这样的反应,对人有这样的态度,是和儿时经历息息相关的。
这种想法不是宣扬什么“家族命运论”,认为年少时经历的一切都是根深蒂固,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扭转的。我相信去在回忆中找到一些生命的线索,以此更好地认识自己,整理自己,也是比较系统地认知自己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有人从儿时的美好的生活里,找到了情感支持的原动力;也有人从过去痛苦的记忆中,更好地学习接纳自己,拥抱新的生活。这份怀念,这次重新面对的机会,都是为了迎接新的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