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组 Vivian-静然

2019-02-21  00:19

453 0 1754

抵达的桥梁

做完第一个叙事咨询个案后,我收到了对方的反馈。她说以前觉得没有人理解她,但是现在她不会再这样说了。因为她在为期四周的对话里,曾经得到了理解。被他人理解真实地发生过,她便不能再说没有人理解她。
我反复回味着她给我的这个反馈。一开始,并没有很大的触动。但是回想起这四次的对话里,她与我分享的那些故事。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柔软起来。这句话对她的意义,也开始传递到我的身上,令我也感到了一种幸运和温暖。随之而来的,是希望和动力。
因为我曾经与她一样,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
在做家庭主妇最初的几年里,我曾向父亲抱怨没有人理解我,父亲有时会听我诉苦,有时会说,我是不是一个人在家闷坏了。我转而向朋友倾吐的时候,朋友也会用干脆地语调说是我要求太高,太不知足。家族的亲戚也会时不时地表露出“读的书都废了,寄托在我身上的期望都落空了”之类的言语。
我深知不被人理解的孤独。那是一种失去了支撑,却仍然要保持站立的无力。是一种想对着天空大喊,却发不出声音的无奈。是对着群山咆哮,也没有半点回音的绝望。
后来开始写作,人们也会给你回应,但没有人真正对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感兴趣。写作,或许只是“岁月静好”里的一部分,又或是抑郁焦虑的主妇的发泄而已。
所幸,我在写作的过程里,越来越了解自己。在与自我的对话里,不断地反思和成长。
我是一个不喜社交、也不太关注外面世界的人。我承认我是脱节落伍,但与此同时,我却在一个适当的距离,观察着这个社会,看得更清,想得更深,慢慢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慢慢发现,即使我身在城市,也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左右,但我仍然可以选择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去生活,仅仅在于我如何去选择。
跟我一起做叙事对话的女孩说,她现在不在乎有没有人理解她了,她已经选择了做自己,想表达的时候就表达,不再理会他人的眼光。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没有人理解你,但若你自己能理解自己,那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
女孩的领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过了许久,我才反应过来,我们之间是如此相像。
与我相像的,还有我的父亲。
去年带着父母亲去北京的时候,我们一起在酒店的床头柜上小酌,我把晚餐从酒店的餐厅打包回来,父女俩就着昏黄的床头灯,喝起了二锅头。才吃了两片牛肉,父亲又聊起了他老三篇的故事。借着酒劲,我问他,可曾觉得年轻时不够上进?父亲就呵呵地说,是有点。然过了一会儿,我跟父亲说,我发现自己跟他很像的时候,他几乎是遇见了知音一样地点头说,就是啊!父女俩因此还举杯,庆贺两个都有着相同苦闷的人。
父亲近日因为有神经性耳鸣,在医院挂水,我日日与他通话,关注他的病情。有一天,他说挂完水以后头晕,我说你要去检查看看。他就说没事没事。我说,以后不管有事没事,你都要跟我说。只说好的,开心的事情,那也不真实,也不是真的在交心。父亲在电话那头愣住了。可能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在意过他平淡随和的外表下,是否也有脆弱敏感、无法去承受的时刻。即使在母亲生病后,他的泪水也很快就收住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在邻居心目中的形象,在全镇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一个完美的丈夫。独自照顾中风的妻子九年,无怨无悔。然而我知道,那并不是真相。
我开始怀疑,父亲这一切平和的背后,是有一颗因为不被理解而紧紧关闭的心。
若不是因为我曾站在了家庭主妇的位置,我不会亲身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如此困难。若不是因为与父亲一样都成了照顾者,我们之间或许也不会有那些沉默的共鸣。若不是与父亲一样开始变得平和与随性,我也无法体会他常说的“忍耐”,好奇他笑容背后的坚强或是孤独。
究竟有多少人,也跟我,跟与我对话的女生,跟我父亲一样,会觉得“没有人理解我”?
我竟觉得,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去了解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自我,如同流动的河水,瞬息万变。在不同的时刻,在不同的情境下,就会有不同的自我呈现。没有一个我,是永恒不变的“真我”。
因此,理解才变得弥足珍贵。哪怕只是理解了当下的某个自我,那也可以让我们跳脱出“没人理解我”的绝望。
我从没有想过第一次的对话,会给我带来如此浪潮般的触动。在叙事里,带着好奇心、不加判断地去倾听和探索,抵达的就是这让人怦然心动,又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份理解。这意味着,我们开始拥有一座桥梁,去抵达自己,也抵达他人。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