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五一长假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了趟远门,主要是培训上课,算不上旅游。
目的地西藏林芝。胞兄八十年代曾在西藏五载从戎,回来后经常谈及那里迥异的风土人情,心里便对这个地方留下了神秘、神奇的印象,很是向往,这也是此次前行的主因。
11日清晨,来到咸阳机场,虽说不是节假日,机场人来人往,似乎并不比高铁、汽车站人少。现在航线越来越多,出行更加方便了,两年前,若要去林芝,只能先飞到拉萨再倒班车。我哥他们当年就更艰苦了,那时连铁路都不通,几乎全靠汽车。匆匆登上了西藏航空公司的班机,仔细算起来,已有十多年没坐过飞机了,空少真是帅气,空姐还是那么的漂亮,此时天光尚未放亮。
天渐渐亮了,从弦窗望下去,熟悉的黄土高坡逐渐变成连绵不断的青色,后来是白皑皑的雪山,青藏高原到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到了林芝,抬头看,西藏的天空真蓝啊!紫外线也是真强,阳光照在身上,裸露的皮肤不一会儿就感觉火辣辣地蛰。接待方热情体贴又周到,早已为大家安排好了一切,头一天就一个主题:领略高原的湖光山色,畅游巴松措。
“措”就是湖的意思,整个巴松措风景区,树木茂盛,远远望去,湖水是令人惊奇的碧绿色,像翠玉宝石般地晶亮。走近观赏,湖水清澈,能见度很高,不时有鱼群游来游去,不远处的雪峰倒映湖中,宛如仙境。“巴松措”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绿色的水”,的确所名不虚。西藏地广人稀,又没什么工业污染,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河水湖水都是山上的积雪融化流淌下来的,纯净没有太多杂质,难怪被称为人间净土。
通过一座百米浮桥,来到湖心岛,小岛上的搭宗工巴寺修建于唐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殿内主供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庙的南边有一株桃树和松树,由于年代久远,相互拥抱缠绵在了一起,形成了少见的连理树,令人称奇。
(老婆大人与树合完了影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两棵树要长在一起,我是这么回答的:“咱都知道选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出门,而不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找罪受,好地方人人喜欢,花草树木也一样。”老婆看着我,还是没明白,“说人话!”我一把搂过她,“第一,这两棵树有缘,有缘才能相聚相依;第二,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老婆开心的笑了,大庭广众之下,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长长的一口。)
在一处观景台,听说前不久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此摄影留念,游客情绪高昂争先恐后拥上前拍照,老婆大人也不能免俗,还发了朋友圈,特别注明“马云同款”。“马爸爸”的魅力无处不在啊!现实教比什么宗教都厉害。
住宿安排在米林县的启缘度假村,虽说这里经度高,当天活动结束吃过晚饭天也黑透了,明晃晃的半月如银,从未见过的清亮。这里海拔大约四千米,接待方为缓解大家的高反,早早准备了红景天泡茶,但初上高原,多少仍有不适,后半夜两、三点的时候老婆大人醒来,口干舌燥,头晕胸闷,赶紧起来又是端水又是递药,好容易伺候睡下了,我却没了倦意,干脆悄悄穿戴好走出门去。
站在院子里,四周无声无息,漆黑一片,此时的月亮已转到了山背后,看不到了,无数的繁星像一颗颗晶莹的钻石镶满了夜空,亮的如同3D制作,低的几乎触手可及。“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难道李谪仙也曾来过这里?没有身临其境,太白怎会写出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有多少年没见过满天的繁星了?记忆中好像只有童年在乡下,在炎热的夏季夜晚纳凉的麦场上。而这么清晰这么贴近的北斗七星,教科书般地显现在眼前,这却是从未有过的。我贪婪地望着这方天空,热泪盈眶,忘却了深夜刺骨的寒。
天亮了,人们陆陆续续走出了各自的房间,旁边空地上支了不少帐篷,也住的有各地来的游客。度假村的女老板董女士热情地为大家做介绍:这里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绵延百里的桃花,前面的山峰叫南迦巴瓦峰,往年这个时间桃花就已经开始谢了,满地花瓣,云也多,今年怪了,花开的迟,这两天正是桃花最鲜艳的时候,天气也晴朗,可以清楚地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全貌。
哦!这就是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中被喻为的“直刺天空的长矛”的南迦巴瓦峰,这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东起点,终年云雾缭绕,一年也难得见几回真容,所以又俗称“羞女峰”。这几天天气出奇的好,我们有眼福了。随后几天,我们果然领略了这座神秘山峰的百变奇观:白天,晴空万里,能见度极佳,峰顶的终年积雪清晰可见,此谓之“银山”;傍晚,霞光余照,雪线以下岩体金光灿灿,如镶金嵌铜,谓之“金山”;又一日,微雨忽落,阴云笼罩,山峰时隐时现,神龙见首不见尾,此谓之“云山”。
景色是真美,老婆大人看的高兴忘了形:“咱们爬上这座山吧!”唬的我手里的水杯都掉了,幸亏是沙土地,“你是让高原给反应糊涂了吧!不知道望山跑死马的道理吗?这山看着好像就在眼前,真要走过去少说也得一天时间。这里海拔四千米你一走的快了都开始喘,那山峰要七千多米,别说爬了,坐着喘气都困难。再说了,那山山体险峻,山上气候变化无常,直到九十年代时才首次被人类登顶,还是中日两国连手。”老天!爬南迦峰?难,难于上青天,那还不如攀珠穆朗玛峰现实些。
听我这么一说,老婆大人有些讪讪然,我也有些后悔,担心她生气,影响心情。好在接下来,主人安排了摄影,专门从林芝八一镇上请来了专业摄影师,我们穿上传统的藏族服装,女士们还化上盛妆在桃林里尽情展示,简直像过节一样热闹开心,太贴心啦!徜徉在桃林中,脚下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青稞,不远处几只牦牛在悠闲地啃着草,风和日丽,雪山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山顶处竟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彩虹,我们走着笑着,时不时摆出各种pose,摄影师不停的按动快门。
望着兴奋不已的妻子,我不由地想起在出发前,当我们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岳父要到林芝“看桃花”时,岳父很奇怪地问:“咸阳太平镇的千亩桃花不好看吗?西藏的桃花有什么不同?”他不能理解。当然了,此行的目的主要不在桃花,但藏地桃花的确别有一番妖娆,非亲眼目睹不能意会也。
你能想象吗?在高原峡谷中,熟悉不熟悉的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田梗边,或树木旁,野草为席,粗枝断木为几,一边用别致的器具泡着藏茶,一边欣赏远处的雪山,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懒洋洋地撒在脸上和身上,风轻轻吹过,夹带丝丝凉爽,桃花在枝头摇曳,时不时落下几片花瓣……时间已停止不动,烦恼也被风带走,你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就这么静静地、静静地随风而坐,醉眼似睁似合,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翘起。
闲暇之余,我们男士因陋就简,穿上用床单和门帘制作的“藏袍”,头上匝起彩带,围着女士们笨拙地手舞足蹈,嘴里还“吼、吼、吼”地叫着,感觉自己已然是当地汉子了,女士们的笑靥,灿烂的就像手中的桃花,铃儿般的笑声,就像云雀一样穿过树林,越过青山,直上湛蓝的天空。
我们住的启缘度假村所在地属于一个叫吞白村的辖地。这个村子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寺庙,叫吞白古茹日追,相传是公元八世纪时的藏传佛教高僧古印度的莲花生大师来藏地传法时早期的修行洞之一,“吞白”就是“隐没”之意。我们一行人临别西藏之前,专程前去拜谒。先是小心翼翼地爬到半山坡略微平缓处,高高挂起长长的经幡,再来到庙里,献上一盏酥油灯,进入洞中,五体投地拜上三拜,表达对这位高僧无比的敬意,并祈求大师保佑我的家人、朋友、客户们都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大师大慈大悲,但求必应,虔诚即灵!
惊喜无处不在,有心人做事总是超乎你的想象。这天吃晚饭的时候,主人突然宣布:为了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将组织大家在各自门前及院子里种树——桃树。大家一声欢呼,争先恐后奔出餐厅,门口停着一辆电三轮车,上面装了一大梱桃树苗及不少铁锹。众人一拥而上,拿铁锹的挖坑,其他人浇水,干的热火朝天,院子里到处欢声笑语,“高反”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大伙纷纷在亲手栽的桃树前合影,相约以后花开之时,再来相聚。是夜,喜降春雨,浇透了沙土地,也把一树繁花淋入众人的梦里。若干年后,当我们老的走不动的时候,还会不会回想起这曾经的记忆!
17日一大早,仍是天未明,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依依不舍地与雪山惜别,与桃花说再见,怅然若失离开了林芝。丰富多彩的西藏之行至此结束,只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踏上这神奇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