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的人们每天为生活奔波着,理想在现实中起起落落,其实谁都有不如意和狼狈不堪的时候,只是有的人善于掩饰,有的人放浪形骸。
吴丽到这家公司快一年了,记得刚来公司的时候,是来接替一个要去休产假的准二胎妈妈的职位――客服跟单。其实公司这个部门就两个人,主要负责一些定制方面的业务,说了是跟单,其实是打杂的,从业务接单到询价采购(自己公司没有生产车间,全是从其他原厂家拿货),再到下单安排生产,生产进度跟进,物流回货安排,客户发货安排,仓储方面,还有回款对账,售后以及客诉处理等,多方工作职责为一体,后来还要负责排版对版等工作。刚开始时的半个月没人带她,她看着那个二胎妈妈带着另一个也才刚来一两个月的小姑娘忙的飞起来,自己就像个局外人接触不到工作的重心。过了二十来天才开始接手一些业务,其实不是老人不肯带新人,而是每天负责的事情太多,岗位职责所在,没有时间管吴丽。还好虽然岗位不同,但是基本的流程和她之前的工作有一些像似,所以吴丽在二胎宝妈因提前生产时匆忙交接了一个大概。后来的三个多月的日子,她硬着头皮由刚来的菜鸟,挑起一个部门的重担,最开始那个负责排版的美工以及另外一个负责辅助工作的跟单员工觉得吴丽比她们都晚来几个月,所以很多时候吴丽在工作安排和需要她们协调帮助的时候都非常不配合,还好吴丽觉得自己比她们大,不喜欢跟她们那些才出校园没两年的小姑娘计较。很多流程和业务不熟悉,以及行业内的专业知识也不懂,吴丽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披星戴月已经是常态了,这时公司领导和老板都各种表扬和称赞,提前给她转正了。因为是定制产品,一旦出了一点差错客户不接受就会严重亏损,主要责任都在吴丽这个岗位,另外一个美工和跟单就相对轻松很多。吴丽的工作领导看在眼里,而其他两个同事的不太积极的工作态度也被老板和领导掌握,找了个借口,让她们在试用期内相序被炒了。这时的吴丽是崩溃的,虽说她们两人工作配合不太积极,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做的话自己根本好久忙不过来,本来刚接手自己还是新人,刚好又是旺季,估计两个自己都不够用。好在吴丽一个人撑了半个月后人事经理终于又给她招了一个跟单助理来,虽说带新人也很累,但是吴丽感觉至少还能看到一点希望,可以早点教会自己就轻松一点。
说真的,跨行真的很累,在熟悉的圈子习惯了,突然间要接触陌生的一切,那种感觉会让人容易消极。所以吴丽对于新人都是很耐心的,在处理自己工作的纷忙中不厌其烦的教新来的同事,虽然自己也只是个刚满三个月的新人。对于新同事的那种教了很多遍仍旧不敢独自处理问题,凡事都要问过她之后才敢做的心理也表示理解,觉得她刚来怕出问题不敢承担责任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后来吴丽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新同事来了一个多月了,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即使之前说了很多遍还是每次要问她怎么处理。最郁闷的是即使是吴丽休息,也会电话一直从早打到晚,最夸张的一次是电话从一开始上班就没停过,客户的,公司其他部门的,新同事的,满格电的手机竟然接电话接到没有电关机了才安静下来。新同事的电话几乎是几分钟一次,每一个小步骤都要问她,吴丽只好耐心在电话里远程告诉她该怎么做。她发现自己休假的日子比在公司上班还累,至少在公司很多问题她可以自己很快就解决,不会绕那么复杂。刚好这段时间吴丽的身体状况也出了一点问题,家里也出了一点不愉快的事情,真是雪上加霜,心力交瘁,但是至少上班的时候她可以告诉新同事怎么操作,就当是请了个文员,一些简单的文职工作可以帮吴丽代劳。吴丽觉得自从做了这份工作,几个月下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出错给公司带来损失,也怕出错到时候给自己带来各种麻烦,所以除了下半夜到早上七点钟是属于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属于公司和客户的,虽然说的是一天工作时间8小时,但是一天有8小时属于自己都很不错了。
没多久,新同事的粗心毛病成了导火索,被领导发现大发雷霆直接被炒了鱿鱼。吴丽又成了一个人负责整个部门工作的孤家寡人,但是这时候吴丽发现这些事情是早有苗头的,其一,老板就是想减少开支,觉得一个人可以搞定为什么要浪费两三个人的开支。其二,老板总觉得你们一天到晚很忙但是没有理想中的业绩。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今天接了多上营业额的订单,不要老跟我说很忙没时间。但是定制业务不是现货,客户一般要根据样品和需求来量身定做,并且也会货比三家,所以有时候可能一整天都是在给客户设计版面方案或者报价当中而没有一单成交的,但是也有可能过几天这些单子都在莫一天成交了,所以有时候可以达标,有时候表面看似在做无用功。这些问题只有真正接触的人才能体会。
后来吴丽独自一人撑到休产假的那位同事回来,她才请假休息了几天,因为她觉得自己真的撑不住了,不但是工作上的劳累,还有家庭中的问题让她疲惫不堪。
老同事回来后陈丽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前对自己很器重的领导和老板又总是找自己的茬,总是各种挑刺,之前各种表扬和肯定,现在又时不时各种不满意。最明显的是比如说有时候明明同样的问题和观点,那个老同事嘴中提出来就是没问题,而吴丽说出来或者是重复了一下同事提出的问题就变成了错误,碰上那段时间老板心情不好,吴丽根本不能开口说话,不然不论陈丽开口说什么,都会换来他的质问和责怪。
这时,陈丽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资本家。他其实要的不是好员工,而是目前的利益最大化,只要暂时的成本没有立竿见影的收益那就是他所不能接受的。陈丽隐隐感觉,也许下一个被炒的就是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