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易

2019-05-18  19:56

343 0 1645

莫使青春空一晌

        莫使青春空一晌
   ——惊读朱承彧《青春都一晌》感怀

            秋风吹客泪,
            卷入我杯中。
            饮去一觞酒,
            化作相思流。
        一首《遣怀》,令我为之击节,不由得让人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也是二十言,文字清浅直白,以至有个笑话,说有个外国人听了别人照字面翻译的这首诗,很是不屑,来了句“五岁小孩子都会”。这不能全怪他,介绍人要负大半责任。浅白不是浅薄,齐白石的虾没有米其林的诱人食欲,那是放错了地方,把虾画的丝毫毕现不易,了了数笔勾勒出虾的神韵最难。
        再来看:画中秋水,门外重山,满鬓愁思三千。金风更待梧桐嫁,遥迢相距忍红笺。
        飘花零落潦水乱,轻纱惹眼孤树寒。故国容颜牡丹色,回眸轻莞动长安。
        不谦虚的说,前一首《遣怀》,我只是赞叹,如果自己下番功夫,也许还能写上一两首与之比试比试(面子问题,真比的话多半会落到当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的下场),而这首《鹊桥仙•怀秋》,竟让我无言以对,彻底失却了勇气。单看遣词造句,没有长期大量的阅读理解和融会贯通,断达不到这等程度,是时侯该好生恶补唐宋词选了。当再翻到诗篇压轴卷《文人风骨,楚辞遗韵》,七十行,我的天,别说写了,就是读都前些费劲,唯有掩卷报赧。就要到端午了,赶紧拜一拜屈老夫子,到时多供奉几只香粽。
        承认技不如人,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儿,内心很是痛苦,何况作者还是个正上高二的学生娃。一百多首古诗词,有景有情,馨香扑面;三十二篇散文,有思想有感悟,酒醇入怀。不说现在,至少我在作者这个年纪的时候达不到如此之高的写作水准,况且,文笔这东西不见得像年龄,一定会随着时光的流走而水涨船高,不是还有江郎才尽之说吗?再说了,我还不如江淹哪,比不得比不得,唯有服气。
        几十年来,我们先是感叹八零后不够独立,后又批评九零后太过自我,现在又声讨零零后的各种不可思议,细细想来,他们固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长辈首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碰瓷的、强要让座的、景区上树的……,是谁当年说“你只要学好习,其它的事不用管”的……,有前因方有后果,孩子的不如你意,家长难辞其咎。
        话又说回来,孩子们真的那么不堪吗?他们比我们更加聪慧,在享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也更加努力,富有更强大的创造力,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条条框框限制少,独立自主意识强烈,追求自我和自由,是什么使我们成了九斤老太,是我们的眼睛“老”了,心亦“旧”了,成了患得患失的保守派,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一定会比我们更为优秀。父母强大了儿女才能茁壮成长,相信样板的力量,首先做好我们自己,孩子就不会差到哪去,青终会胜过蓝。
        我家人口多,兄弟姐妹六个,每人都有一个独生子女,正好两个八零后、两个九零后、两个零零后,子侄中的老三曾说了一番颇为感慨的话:“每个家族中都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大姐姐就是,智商高情商也高,气质好、脾气好,学习好、工作好,对我们而言,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她。”此言不虚,几个小的对这个大姐,有佩服,也有些许的不服输,但更多是在向她学习,都在暗暗地较劲,努力靠近,也都分别在各自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始终相信那句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绽放的光芒背后都是激情燃烧着的自己。从她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当代年轻人积极阳光、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她们都是我儿子——她们最小的弟弟的榜样。
        我对所有的孩子们充满了信心,他们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用不同于我们的方式,过着崭新的生活,当然,他们是站在前辈的肩上,用自己的智慧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朱承彧,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青春都一晌,
            岁月兀自流。
            朱门承彣彧,
            不负少年遒。


上一篇

月下抒怀,心中太白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