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可大可小,只要能人物,有情节,有结果基本都能叫故事。只不过写的好的可以让你看得到过程但猜不到结果,又或者是让你看到了过程但感受到了更加深层次的结果。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古石桥,就像我儿子今天自己放学独自一人去买的菜,稍微加点佐料就能是个不错的故事。
就像很多写作书中说明的那样,给他的情节加点冲突,不能说轻轻松松的过了马路就买了回家了。总要给他加点难度,就像是炒菜要在锅里翻炒几下,食物的每个面都要和锅充分接触,再加点佐料,就像说买菜的过程中,他发现超市阿姨一直在盯着他,或者他选好了东西忘了把钱放哪里了,或者有个商品不小心放在口袋里忘了结账被发现了等等。
反正作家是这世界上权利最大的,故事的主人公遭遇了什么多半都是作家搞的鬼。
美国在写作专业化程度上要发展的时间更久些,所以他们的理论性东西要多很多,情节啊,对话啊,故事模式啊,故事结构啊,包括写作者要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对待写作无不包括。
他们有种写作小组的训练方式让我很有兴趣。小组里的成员阅读其他人的作品,然后面对面的评论。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可想那成长速度该要多快。
不过那都是外国的月亮,
我们能做到也就是从身边写起走,至少要先对生活充满童趣,哪怕是在熟悉不过的行为,也要找出它有别他日的亮点出来。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你愿意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