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沿着自己既定的轨道前行,孤独,却又坚定。某个人生的时刻,遇到了某些人,欣然同行,不自觉到了人生的岔路口,然后彼此挥挥手说“再见”。
——题记
微凉的夏风吹过清泉河畔,细嫩的柳枝在夜色中轻摇。
七月的县城,直到晚上九点,依然是燥热。唯独这清泉河风景区,凉风习习,是夜晚消暑游玩的好地方。这里,早就聚集了许多人,跳广场舞的大妈阿姨,蹦蹦跳跳的小孩子,甚是热闹。清泉河,由东向西横穿过小县城,河水清澈,河畔翠绿,像是给小家碧玉似的小县城佩戴了一块翡翠。翡翠两旁是近年矗立而起的一排排楼房,俯瞰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我陪着爸妈,漫步在清泉河畔的夜色里。看着人来人往的小广场,望着小河上架起的小桥,霓虹灯朦朦胧胧的闪烁,恍惚间,放佛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时光……
那时的自己,还是个正年少的叽叽喳喳的小姑娘。爱美,羞涩,却又走路如风。 记得,是高一暑假,整整一个暑假,我都在家做着城市的梦,想象着爸爸的工作从乡镇调至县城,这样,我就可以不必住校,不必天天和爸妈分离,也就不会因一个月回趟家而流眼泪了。整个暑假过完了,爸爸没有调到县城,我却要如以往去县城学校读书。
十六岁的天空,如此清澈湛蓝, 如此敏感羞涩,却又如此爽朗健忘。没多久,分到文科班的我,很快结识了几个爱好文学的好朋友。我们几个女孩子志趣相投,一起吃饭,一起买东西,一起读书,一起写作文,遇到好的文字篇章,总要相互传递分享。从此,教室里、楼梯口、操场上,总是有我们跳跃欢快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很快,我就忘掉了想家的不快,甚至每次放假回家,都盼着早早开学,好与她们相聚。
自从遇到,剩下的高中生涯,都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我们分到一个宿舍住宿。那会,我们宿舍在四楼,不足8平方的房间,却放下12张床,上下铺,住了16个人。两张床相接,铺上三个人的床铺,就能挤睡三个人。宿舍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个楼层上只有一个卫生间,却是坏的,根本不能洗漱和上厕所。宿舍楼前安放了一排水龙头,大家都下楼来,拿着自己的脸盆接水,洗脸或洗衣服,洗完的衣服,再拿到楼上去晒。洗脸的水,要隔天打好放回宿舍,以便第二天快速起床去教室。一到冬天,脸盆里的水便冻成了冰,我们用手戳破冰窟窿,撩起冰水洗脸,通常洗完,手都是通红通红的,像霜冻了的红萝卜。而厕所,则是距宿舍楼三四百米远的地方,晚上,10点半,宿舍管理员熄了灯,一般都是整夜不去厕所的,这样一直撑到第二天清晨。然而,这样的环境下,那时候的我们,却非常快乐。
记得,一个下雨的夜里。我们床铺的三个女孩子,怎么都睡不着觉。坐在窗边,听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这一听,也不知听了多久。年轻时候的雨啊,敲打着青春年少的心,一滴一滴地滴进年轻的心里。萌发了诗歌的种子,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记得,一个下午放学之后,我和一个好友一起去食堂吃饭。那时候,食堂是一排小屋子,小屋子前安放着一个个圆形餐桌供学生吃饭。每个小屋子都有一两个卖家卖不同的饭,有馒头、豆腐脑,有菜、饼,还有面条。那次,我们是点了一个现做的面条,只是三块钱的价格,等下好端上来的时候,发现,好大一锅,两个小女生根本吃不完,顿时傻了眼,最后只能决定喊着其他的几个好友过来,一起消灭掉。后来每次谈起,这锅面条,我们都禁不住觉得好玩好笑。为此,每个人写了一篇关于面条事件的文章,然后互相传阅共享。
还 记得,一个课间操时间,因故做不了便成了自由时间,好友索性拿了一本诗集去操场上读。那是春天,她躺在操场上绿色可人的草坪上,拿着一本书,静静地读给我们听。有温煦的阳光照射下来,小柳枝轻轻低垂,小鸟儿在周围低声鸣叫,天气是那么的好,生活也是那么的美好……
如今的学校,面容已全非,增加了许多教学楼、宿舍楼,条件也好了很多。然而,想起那些岁月, 不自觉,微笑依然会在嘴角悄悄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