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略萨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里,有一则绦虫寓言:
作者的好朋友,一个名叫何赛马利亚的西班牙青年,身体里长了一种寄生虫:这种寄生虫钻在人体内安家落户,吸收人的营养,用人的血肉和灵魂喂养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祛除。青年日渐消瘦,不得不整天不停的吃喝来喂养这只寄生虫。
他喝营养丰富的牛奶,他去逛书店、去看电影、去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都不是为了单纯地得到快乐、满足,而是竭尽全力供养体内的寄生虫。
在略萨看来,作家的处境,就像生了绦虫病的青年一样:那个关于文学的梦,钻进你的心里,蜷曲在那里,用你的大脑、精神和记忆做食粮。你需天天用心供养它,它才会得到营养,才会散发光芒。否则,它将和你一起沉寂,直到生命的终结。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听起来很轻松的话却意味着,当写作成了你的生活,你就不再是为了生活而写作,而是为了写作而生活。绦虫的寓言极其恰当地道出了这一点。
作家的才能就像人体内的寄生虫,尽管这个比喻听起来不太美好,它却说出了人们所看不到的作家光环背后的艰辛劳动。就像母亲需要哺育她的孩子一样,你心底那只秘密的虫子也将凭你的供养而存活、长大。
在我们的时代,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学算不上什么大事,它存在于不被人广泛关注的社会边缘。但偏偏在你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一只需要你花心力去供养的精神寄生虫。如果你无法彻底地驱逐它,那只能证明,你需要它。就像一个母亲生一个孩子,她并不能确定能在将来得到什么回报,却依然用尽全部心血去养育一样。
那是因为陪伴、供养、付出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需要。这种付出本身就构成了生命继续存活的动力。
所以,如果你需要文学,需要写作,就不要活在自我怀疑和徘徊不前的边缘,用自己的心去供养它吧。如果说身体内的寄生虫只会掏空你,而灵魂里的这只却真的会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为丰富有趣。你为它付出的所有艰苦努力,都会得到它赋予你的生命更为蓬勃的力量。
写在第10期打卡的最后一天,与文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