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从未上过学,也没和谁学过艺,但二姨是家族里出了名的巧手。小时候,每当二姨到我家里来,我们兄妹三人都迫不及待地伸手向二姨要玩具,此时,二姨总会笑眯眯地在随身带的包裹里拿出几件亲手制作的小物件给我们,有“翻跟头的小人儿”、“跳舞的公鸡”、还有很多我至今已经想不起来的玩具。
这些玩具,都是二姨利用废弃的塑料片、木棍、线绳等材料制作的,原型都是二姨在电视机中或图片上看来的,然后凭着记忆和想象制成的。
翻跟头的小人儿:两根长约二十公分的小木条,上端用两根线绳连接,线绳中间挂着一个塑料片雕刻的小人儿,再用一根短木条连在两根长木条的中间,手握着两根木条的下端,轻轻一捏,线绳中间的小人儿就会翻跟头,小人儿四肢的关节都是活动的,翻跟头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造型。
二姨会专门制作了几个不同尺寸的“翻跟头的小人儿”,给我们兄妹三人每人一个,而且我们玩起来都很顺手,一手捏着玩具,让小人儿不停的翻跟头,一手招呼着别人来看自己的小人儿翻跟头的造型有多么滑稽,二姨看着我们玩儿,慈爱的目光中透着几分欣慰、几分骄傲。
那个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家里的玩具少的可怜,而且没有一件是买来的,有的几件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或是捡来的残破的玩具,二姨带来的玩具无疑是为我们的娱乐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听妈妈说,有时候我们都已经躺在被窝里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二姨制作的“翻跟头的小人儿”。
二十年后,当我带着自己的儿子,再度重逢二姨的时候,二姨已是满头银发了,二姨看我的眼神还是那么慈爱,并把这些慈爱复制到我的儿子身上。
二姨还是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找出来一个“翻跟头的小人儿”递给了儿子,并耐心的教导他怎么玩儿,儿子开心地拿着玩具蹦蹦跳跳走开了。
没过一会儿,儿子又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二姨却默不作声的走了出去,我低头发现儿子手里的玩具换成了他的电动汽车,我站起身也走了出去,发现二姨在院子里的一个角落,拾起了被儿子丢在这里的“翻跟头的小人儿”,小心翼翼地擦了擦,装进了口袋里。
临别时,我开口向二姨要一个“翻跟头的小人儿”,这次,二姨并没有给我,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稀罕这些东西了,也不珍惜了,我以前给你们的,你们也肯定早就丢掉了,这一个,是我十多年前做的最后一个。
二姨落寞的语气,让我很羞愧,因为我确实早已丢掉了二姨曾送给我的玩具,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地。